行前快篩取代隔離 專家稱不安全

航空業者近日呼籲以搭機乘客進行行前篩檢,取代爲期兩週的隔離措施,希望挽救受疫情重創的航空業。但專家質疑快篩試劑存在一定誤差,加上美國各地確診案例攀升,此作法恐怕不夠安全。

近幾周以來,聯合航空、美國航空與捷藍航空相繼在夏威夷哥斯大黎加與加勒比海地區設點爲乘客進行行前快篩,希望讓他們抵達目的地國家後省去隔離麻煩。

夏威夷15日起率先啓動行前篩檢計劃入境者只要持有72小時內篩檢陰性證明,便可免除隔離14天。夏威夷推出此計劃首日,約有8千名乘客受惠。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研究顯示,高達65%的旅客認爲,快篩通過便不需再接受強制隔離。這正是部分航空業者的想法,但公衛專家抱持懷疑態度,畢竟檢測病毒不如大家想的簡單。

冰島爲例,該國6月中重啓邊境,允許外國旅客抵達時檢測陰性則免除兩週隔離,但此政策實施不到一個月,該國疫情開始惡化。冰島8月時修正規定,要求乘客須接受兩次檢測,分別是抵達該國時與五天之後,中間須強制隔離。

另一例子美國白宮本月爆發官員羣聚感染,外界矛頭指向快篩試劑未能驗出無症狀感染訪客,導致病毒大規模擴散。

儘管抗原快篩能在極短時間知曉結果,但僞陰性機率高達20%~40%。專家表示,這類快篩僅能確認結果,不適合做爲判斷感染與否的指標

史丹佛大病毒學教授羅賓森(Makeda Robinson)指出,新冠病毒潛伏期通常4~7天、多則14天,這段時間檢測不到病毒存在。

換言之,染疫民衆此時行前檢測將是陰性,幾天後纔會呈現陽性,而這可能成爲防疫破口

羅賓森認爲,在疫苗尚未出現前,民衆出遊免除隔離期可能導致疫情擴大。另一折衷方案是,民衆行前接受快篩,抵達目的地後隔離7天較短時間,之後再接受一次檢測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