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美國大選:菁英與底層的對決
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是允許公民有權評估執政者的表現,施政若不得人心,公民可以用選票使執政者下臺。但問題是,公共事務內容複雜,公民的評估是否正確?故民主政治在十九世紀開始萌芽時,倡議者均主張公民投票權應加以限制以維護民主品質,如必須擁有財產與受過教育,才能擁有投票權。倡議者認爲,孑然一身又不識字的住民,對公共事務的認知有限,思慮難以周延,故不應授予投票權。
然而,由於民權思想的深入人心,限制投票權的正當性受到不少質疑。美英透過百年的琢磨,終於在十九世紀後半葉認可所有成年男子均能有投票權。但選舉權普及也爲民主的實施帶來新的焦慮,因爲社會菁英與底層民衆的目標與價值難以一致,全民參政形同將公共事務決策權,交由認知有限卻佔多數的底層民衆。如何避免民粹操作導致民主沉淪,已是近代民主實踐的重要課題。尤其,隨着通訊媒體的發達,菁英透過社經地位領導底層民衆的想望,似乎也愈來愈困難,連帶使得民主的未來蒙上不少陰影。
這次美國大選,客觀指標應對執政者有利。執政四年,民主黨爲美國創造一千六百萬個工作機會,製造業工作機會爲十年最高,失業率也壓低在健康的百分之四左右,並創造連續三年三%的罕見經濟成長率,股市迭創新高更展現投資者對政府信心。故美國學界對歷任總統表現評比,拜登在二○二四年的得分十分亮眼,列名四十五位總統中的第十四名。至於二度當選的川普,在二○一八年與二○二四年的評比均名列最末。換言之,在專研美國總統的學者眼中,川普被認爲是美國兩百餘年來表現最差總統。
與菁英評鑑不同的是,拜登施政的支持度今年跌到百分之卅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受訪者認爲「國家發展方向錯誤」,僅百分之廿八認爲正確。現任總統不獲認可顯然影響到賀錦麗的選情,因爲在不支持拜登的受訪者中,僅有百分之十六表示會支持賀錦麗。比較菁英的評鑑與民調的支持度,兩者差異十分顯著。但總統是由底層民衆的選票決定,民主政治假設選舉可以讓好人出頭,此次選舉似乎不成立。
施政表現良好的政黨何以遭到全面挫敗?分析者認爲,這與菁英與庶民偏好存在差距有關。
賀錦麗在選戰中常以「價值」區分她與對手的不同,但價值選擇並非庶民容易理解的概念。賀認爲中產階級是支撐民主穩定的重要基礎,故在經濟政策上以扶持中小企業爲骨幹。賀的主張雖獲廿三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連署支持,但美國中小企業失去競爭力乃爲結構性問題,賀的處方對選民只是天邊雲彩,難以引起共鳴。
時代雜誌分析,儘管經濟現況不錯,民衆也因此獲益,但民衆反因此更害怕失去。這是爲何川普瞧不起移民,但拉裔美人卻仍支持川普,因爲拉裔美人更擔心非法移民搶飯碗,而非人權價值。故川普不談政策細節,以仇恨語言怪移民、怪中國、怪臺灣,反而更能呼應底層選民焦慮,將川普視爲「對抗主流」的英雄。
選戰失敗的不僅是賀錦麗或民主黨,而是菁英在民主政治中的定位,這場選舉或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者爲中美文經協會理事暨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