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重金治水打水漂? 臺南應超前部署

凱米颱風讓臺南過半行政區達到超大豪雨,加上河川溢堤、適逢天文大潮,淹水的不利因素同時出現,然而前瞻計劃共3期的水環境建設,臺南獲覈定經費在各縣市居冠、補助金額名列前3,此次洪患所做的「驗收」,市府可別全推責老天爺,面對只會愈加極端的氣候,大筆治水預算,做到超前部署了嗎?

凱米颱風離開臺灣後帶來豪大雨,從舊市區到安南、永康,及溪北地區等,連日積淹水累計上百件,更不乏一淹再淹情形。後鎮排水橫跨新營、鹽水區,通洪能力原就亟待改善,凱米帶來豪雨釀八掌溪已溢堤,後壁、鹽水幾乎泡在水裡,最嚴重幾乎淹沒1層樓;安南區安中路、長溪路等一帶是易淹水區,此次無法倖免,「安中河」再現,長溪路一段水勢漫入住戶家中。

雖然「不可能不淹水」,據統計,前瞻計劃「水環境建設」覈定總經費臺南148.6億元,在各縣市最高,其中中央補助金額加總達72億元也是名列前茅,但政府治水工程往往只有預期防洪數字,若過不了天氣驗證,恐怕難給水淹家園的市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極端氣候下都市愈須提升「防洪韌性」,最基礎設施如排水溝、區域排水、箱涵等受限公設空間不可能無限擴大,應至少提升到最高排水容許值,第2階段公有地、建物底下廣設滯洪池,吸納雨水,避免外溢到道路;最後則是精準應變能力,自氣象預報情資就能部署抽水機,提早起抽,將區排、箱涵水位先降低,豪雨來時容量更大,另提前疏散淹水區住戶,減少出動橡皮艇救人驚險畫面。

臺南淹水重災區慘況不亞於高雄,市府指「凱米累計雨量超越莫拉克」、「37區雨量均已超過排水設施的設計標準」,最大原因當然指向天災,只是一次次宣佈投入多少治水預算、宣示可達成的治水功效,是該好好檢視,砸了如此多預算,哪些成了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