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苗栗友善行人…車道瘦身 人行道拓寬

苗栗市多條馬路加設人行道,部分機車族抱怨行車空間被壓縮了。記者範榮達/攝影

苗栗縣各地人本交通近來引來「肥」了人行道,「瘦」了車道之議,似乎原本熟悉的路變得陌生,其實很大的原因是用路人習慣,及錯誤的認知使然,陣痛期需要儘快適應,行人安全不容打折扣。

苗栗市長余文忠最近走訪地方,他有感而發討論度最高的關鍵字就是「人行道」,苗栗市至公路、爲公路等多條市區道路陸續新設或改善人行道,有些市民質疑人行道有必要這麼寬嗎?也壓縮機車行駛空間,反而威脅機車族安全。

無獨有偶,施工中的竹南鎮環市路一段、二段、三段「漫步苗北雙城-頭份竹南城市慢行綠網建置計劃」第二期工程,臉書社團民怨沸騰,成了議員質詢的熱門議題。

臺灣早期交通環境對行人不夠友善被詬病,近年也因國外媒體報導「行人地獄」,人本交通越受重視,硬體部分着重增設人行道,加上步行、車行及停車空間等配套規畫。

人行道常利用路肩設計,因此原有路面邊線,被人行道邊界取代,一些機車族錯將過寬的路肩當機車道行駛,久成習慣,一旦新設或改善人行道,易誤以爲機車空間被壓縮,被迫與汽車爭道。

市區許多道路因路幅不足,採汽機車混合道設計,出發點不是爭道而是依序行駛,除了有控制速度不會過快的作用,也可以減少路口汽、機車側撞的事故。此外,一些路口人行道街廓外推,讓汽機車轉彎時必須減速,近乎直角轉彎,不再是切西瓜,也縮短行人穿越馬路的距離。

「漫步苗北雙城-頭份竹南城市慢行綠網建置計劃」第一期工程在頭份市中央路,施工初期用路人也是怨聲載道,但完工後友善行人的設計被引爲模範,也備受好評。

高齡社會來臨,人本交通越顯重要,相關單位除了同步做好明確合理的標誌、標線及適當照明設施等人行道配套,排除違規佔用,並加強宣導機車族、汽車駕駛認知行人的視角,調整習慣縮短陣痛期,對「人行道」關鍵字不陌生,落實政策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