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加強共同生活圈建設 留住人口

彰化縣到8月底爲止,人口跌破123萬人,爲122萬9835人,較7月底的123萬1000人,減少1165人,主要是臺中市磁吸效應。記者劉明巖/攝影

內政部統計今年9月各縣市人口增加率,以桃園市最多,其次新竹縣,第三是臺中市;嘉義縣減少最多、其次彰化縣、再其次南投縣。人口增減不一定代表施政好壞,但中央正在辦理國土計劃,地方政府應掌握契機,通盤考量,反映在規畫國土的願景。

彰化縣1971年突破百萬人口,20年前達131萬人最高峰,隨後逐年下降,2010年減到130萬人,2022年4月跌破125萬大關,跌出升格直轄市的門檻,兩名副縣長編制裁1人;今年8月更跌破123萬人。

如依每月流失1千餘人的趨勢不變,彰化縣3年內可能少於120萬人。

人口流失是多數縣市共同現象,原因是出生率降低,六都磁吸效應,因就業及就學、社會福利因素,人口跌跌不休,逐年遞減。

彰化縣是六都以外最大縣,鄰臺中市衝擊最大。彰化縣以傳統中小企業爲主,給薪不如高科技業,彰化縣的勞工平均薪資一直掉車尾,留不住人才。

縣府爲拉擡出生率,祭出「每胎補助3萬元,彰化人最敢生」重賞之下,去年底爲止新生兒出生率是全國第一,但整體人口流失持續擴大,很多父母領完補助就遷出,無法刺激人口增加。

縣府爭取重大建設,但彰化鐵路高架化、臺中捷運綠線延伸彰化最近纔有進展;爭取二林精密機械產業園區,卻卡在環評10幾年,爭取臺積電到彰化設廠也未能實現。

臺中因物價、 房價節節上漲,讓彰化變得更宜居,彰化縣如果加強產 業特色及社福條件,結合中部生活圈建設,運用正辦理的臺灣國土計劃,發揮區域特色及功能,研議可長可久的對策,人口迴流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