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榮耀李勇鵬:商業火箭的發射服務價格呈降低趨勢
財聯社4月24日訊(研究員張玉虹 記者郭鬆嶠)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財聯社走訪了曾在2020年創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的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星際榮耀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勇鵬看來,商業航天本身已經具備一定的行業基礎和規模,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展現出更大的未來想象空間。“目前在液體可重複使用火箭領域,中國與以SpaceX爲代表的美國商業航天業仍有差距。”
液體可重複使用火箭積累最深的商業火箭公司,與SpaceX仍有較大差距
財聯社:從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展商業航天,再到今年初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商業航天備受市場關注。目前中國有多家火箭公司,星際榮耀和其他公司差別在哪?有哪些核心優勢?
李勇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把商業航天、生物智造和低空經濟提高到超預期的政策高度。商業航天是一個比較大的領域,如果從2015年左右開始算起,發展了九年時間。
星際榮耀是行業內成立相對比較早的一家公司,主要從事的領域是商業運載火箭。從成立以來,我們堅持的方向和技術路線一直沒有大的變化。
我們公司的優勢可以分兩方面:從技術上來說,我們從成立時就認識到商業運載火箭細分領域的終局產品形態,所以本着以終爲始的想法深耕液體可重複火箭領域。對標SpaceX獵鷹9號,我們是國內在液體可重複領域做得最快、積累最深的一家商業火箭公司。
從經營和戰略上來說,我們公司的特點是穩健,主要體現在對於風險的把控、對於資金的使用等方面比較謹慎。比如在技術路線和產品研發上,雖然我們是一開始瞄準可重複使用這個方向,但是火箭研發投入大、週期長、風險高。達到大型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成功飛行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採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分解策略去控制技術、經營風險。比如先做一個小的液體火箭驗證最重要的可回收可重複的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再去做大火箭。
財聯社:你提到對標SpaceX獵鷹9號,星際榮耀和SpaceX在商業模式、技術等方面差距在哪裡?
李勇鵬:SpaceX整個商業模式包含兩大業務:火箭發射+星鏈。運載火箭的商業模式沒有太大差異。雖然這是一個技術門檻很高,看起來神秘而且高大上的硬核行業,從業務形式上看,有時大家會說,其實有點像天地間的“快遞公司”,提供從地球到太空的物流服務。降低物流成本有賴於火箭的重複使用技術的實現。星鏈目標是建一個覆蓋全球的低軌互聯網星座,SpaceX是運營商。目前這塊業務國內主要由央企負責,央企採購衛星,我們提供運載方案。
從技術層面看,我們現在和SpaceX的差距很明顯。不只是商業公司,其實整個中國航天和以SpaceX爲代表的美國的航天或者商業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差距。SpaceX的技術領先性是可重複使用火箭,而且已經非常成熟,獵鷹9號已累計回收200多次。我們國家還沒有真正實現重複使用火箭的入軌加回收。我們公司去年做了兩次垂直起降的試驗,相對來說在國內是比較領先的。
SpaceX技術的成熟性降低了使用成本,這對整個國際的商業航天發射市場都帶來很大的衝擊。SpaceX的星艦如果試飛成功,會給國內國外航天業帶來更大的壓力。這意味着自1969年阿波羅計劃的土星5號之後,美國又一次具備了3000噸級以上的運載火箭發射的能力。並且,星艦的一級和二級全可以重複使用,對比現在獵鷹9號是一子級可以重複使用,星艦的規模和重複使用性,將進一步大量級的降低成本。
現在有資料統計,獵鷹9號的單位重量成本大概三四千美元,而星艦的單位重量成本推測可能會降到900美元左右。
火箭發射服務價格呈降低趨勢
財聯社:SpaceX很可能進一步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在這種衝擊下,產能、發射能力、發射價格等層面未來整個商業火箭領域會呈現什麼樣的發展節奏?對於星際榮耀來說,在上述幾個方面,有哪些規劃?
李勇鵬:從商業火箭發射服務價格層面來說,我認爲未來是持續降低的趨勢。
這麼一個技術門檻、資金壁壘和人才壁壘“三高”的硬核行業,這兩年我感受到在技術上、成本上的競爭越發激烈。目前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取得的成果和我們2015年起步時的預測有挺大的變化,說實話是比我們初期想象的要有生命力的多。
星際榮耀爲了降低價格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降低發射價格或者說提供更低價的發射服務,一定要用液體可重複使用火箭,這已經被SpaceX證明了;另一方面,堅持使用商業的手段。商業化這條路本質上是通過競爭,給市場、給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商業航天的出現,爲傳統航天引入了競爭。商業化提升了競爭效率,增加了航天創新或者降本的動力。
在生產能力、發射能力建設上,我們也有相應的規劃。可重複使用火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的週轉率一定比一次性火箭高,因爲它的一子級是可重複使用的。每次一子級使用完之後,只要經過簡單的檢測,與一個新生產的二子級組裝完就可以再次發射。這樣資產週轉率、服務效率比一次性火箭高很多。
去年我們進行了國內首次火箭重複使用試驗,第一次和第二次飛行相隔38天。這包括靶場的露天工作時間,實際上在廠房內的準備時間只有一週左右。由於是第一次,我們留了更多的時間的餘量,根據實際情況流程可以更快。
財聯社:星際榮耀的商業盈利模式是什麼?是否已盈利?
李勇鵬:目前,整個商業航天領域都還未實現真正的盈利,這個狀況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我們有兩大條產品線,固體小型運載火箭和液體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固體小型運載火箭已經具備商業服務的能力。液體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現在處於前期的研發階段,計劃在2025年完成首飛和重複使用,具備正式的服務能力。
財聯社:星際榮耀面臨的挑戰還有哪些?打算如何解決?
李勇鵬: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怎麼如何提高效率、儘快滿足龐大的發射需求。低軌衛星互聯網的建設需求明確、規模巨大,對火箭的運載能力需求迫切。我們要儘早完成火箭研發,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穩定的發射服務。
“商業航天全行業都是投資熱點”
財聯社:政策端利好發出後,從今年年初的融資表現來看,不斷有新的資金進入商業航天領域。你如何看待今年商業航天的行業形勢?星際榮耀今年是否還有融資計劃?
李勇鵬:我們今年還會有融資計劃。資本對於行業的關注有周期。我個人感受從去年開始機構的關注度明顯提升,今年行業應該會有比較多的融資活動。今年垣信衛星的67億元融資在行業裡已經非常引起關注。這筆融資不只是在商業航天領域,在整個一級市場這幾年來也是可以排到前列的一筆融資。這是資本提升對於整個商業航天關注度的一個信號。資金的充裕意味着業務需求增加以及上下游的商業閉環更具有基礎。
融資熱度的提升,不只是源於政策利好。商業航天、生物智造和低空經濟這些行業本身已經具備一定基礎和規模,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展現出更大的未來想象空間。商業航天從2015年起步,2023年整個行業的里程碑式技術可以說井噴式發展。所以這麼高層面的政策支持是水到渠成的事。
財聯社: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天賽道吸引資本“蜂擁而入”。目前,哪些領域是商業航天的投資熱點?
李勇鵬:目前來說,全行業都是投資熱點,既包括我們這樣的總體單位,也包括上游材料、下游應用以及配套供應商。我們的一些股東,比較鼎暉百孚、經緯中國等,很早的時候投資我們,之後沿着供應鏈投了我們的上下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