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海基 六年虧64億元
中鋼興達海基小檔案
中鋼(2002)發展離岸風電產業觸礁,產業鏈爆危機,以水下基礎爲主要業務的中鋼興達海基公司,連續賠光二個資本額合計達64億元,成立六年,每年虧逾10億元。據透露,當前興達海基幾乎沒有風電業務,旗下20餘家協力廠員工爆離職潮,存續受到矚目。
中鋼對全案不置評。不過,中鋼內部人士指出,很多事情跟當初想的不一樣,「外界不會知道我們面對什麼難題」,離岸風電是全新的產業概念,很多上級指導不見得符合現實需求,未來需要更接地氣才能創造效率。
興達海基大股東國發基金表示,目前興達海基尚未提出任何說法與方案,即使要增資也尚未進入程序。對於全案,國發基金不方便表達立場。
興達海基是配合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的產物,2018年4月成立,資本額34.21億元,由中鋼百分百持股。但四年後的2022年,全部34億餘元資本額燒光,忍痛減資再增資,股東成員除中鋼外,再納入國發基金、中鋼構、中鋼機械,全案以每股12.5元溢價發行,實際募得資金30億元,不料短短二年再度賠光。
上市公司高層指出,興達海基六年燒掉64億元,平均每年虧損逾10億元。反觀國內其他做風電的企業卻賺得飽飽,問題不在中鋼,因爲中鋼是執行政府政策,但民間企業是爲了商業獲利,出發點不同,結局天壤之別。
主因在於中鋼不敢違背政府「百分百國產化」目標,一度結合20餘家國內企業組成產業鏈,只是產業鏈各公司同樣將本求利,臺灣自產的風電零組件,就是比進口貨貴,「嫌貴就不要買」,興達海基賠錢無法停損。
過程中,中鋼不放棄積極尋求突破,一度找來銘榮元實業與中鼎集團的俊鼎,期望跟中鋼組成鐵三角重新出發,最後功虧一簣。此外,連續二個資本額燒光後,興達海基希望繼續尋求資金來源,但似乎遇到困難。
興達海基技術專家說,當初成功整合萬機、良聯、俊鼎等20多家包商紛紛散去,一度高達200多名員工,現在僅剩百餘人,現在都沒有風電業務了,只是替中鋼構做些臺積電廠房鋼構焊接工程,沒有獎金、沒有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