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實施!多家銀行落地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業務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進一步優化貿易外匯業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新政”)的要求,6月1日起,貿易外匯名錄登記工作由當地所屬外匯局辦理改由在境內銀行直接辦理。

在新政實施當天,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落地首筆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登記業務,精準助力一家貿易公司率先享受到跨境貿易便利化政策紅利,優化名錄登記流程,有效降低企業“腳底成本”,爲企業提供更加高效自主的外匯服務體驗。

同日,中信銀行北京、廣州、深圳、杭州、青島、蘇州、合肥、福州、武漢、長沙、西安、重慶等多地分行均落地名錄登記業務。中信銀行表示,該行線上線下多渠道受理企業名錄登記申請,爲便利企業填單,網銀端研發“智慧填單”功能,一鍵獲取基本信息,大幅縮短填單時間,提升填單效率;同時,爲外貿企業量身定製“名錄登記+賬戶開立+跨境匯款”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按照要求,需要辦理名錄登記的主要涉及以下外貿企業:開展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境內企業,確有客觀需要開展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其他境內機構或個體工商戶,而年度貨物貿易收匯或付匯累計金額低於等值20萬美元(不含)的跨境電商企業,憑交易電子信息辦理貨物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可免於辦理名錄登記。

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劉斌撰文指出,2023年,全國各級外匯局共辦理名錄登記近19萬筆,佔當年各級外匯局行政許可業務筆數的七成以上,帶來一定的監管成本;同時,企業對優化名錄登記方式、降低“腳底成本”的訴求較爲集中。在此背景下,名錄登記相關業務流程和信息採集有必要進一步優化。

劉斌在上述文章中指出,銀行展業能力提升,外匯服務更加高效自主。隨着近年來外匯便利化政策的不斷推廣,“越誠信、越便利”的良性循環促使企業更加重視信用積累,同時銀行進一步強化自身真實性審覈主體責任,多維度提升展業能力,逐步完善內部運營體系,實現從單證審覈向主體管理的轉變。在此背景下,可進一步整合業務主體信息資源,賦予銀行外匯服務更大自主權,提升業務辦理便利性,以加快構建安全、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貿易外匯結算環境。

(編輯:朱紫雲 審覈: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