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千億元再貸款助力救災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新增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黑龍江、湖南、吉林、江西、遼寧、陝西、四川12省(區、市)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

“這種面向特定區域增加再貸款額度的做法,進一步凸顯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的功能和作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今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強降雨過程多、歷時長,江河洪水發生早、發展快,一些地方反覆遭受強降雨衝擊,防汛抗洪形勢嚴峻複雜。”7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了防汛抗洪救災工作。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工作。中國人民銀行此時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1000億元,支持受災嚴重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這是對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的具體落實,體現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精準滴灌”、適時發力的特徵。

本次新增額度的支農支小再貸款屬於長期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其中,支農再貸款自1999年起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引導其擴大涉農信貸投放,降低“三農”融資成本。發放對象爲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對符合要求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100%予以資金支持。支小再貸款自2014年起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發放,引導其擴大小微、民營企業貸款投放,降低融資成本。發放對象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民營銀行。對符合要求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100%予以資金支持。

董希淼認爲,中國人民銀行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向受災地區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有助於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受災地區的積極性,並降低融資成本。金融機構應用足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加大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切實降低各類經營主體融資成本,更好地支持受災地區防汛抗洪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提高金融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薄弱環節的能力。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創設新的政策工具,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引導信貸資金更多地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效推動了信貸結構持續優化,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這些工具在支持民營小微、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董希淼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約7萬億元,約佔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15%,聚焦支持小微企業、綠色轉型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業內專家認爲,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背景下,未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在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原則下,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國民經濟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