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打工人神飲:低因咖啡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DT商業觀察,作者:林美汕@MICLIN000,設計:戚桐琿,運營:蘇洪銳,主編:張晨陽,題圖來自:AI生成

低因咖啡,正在成爲一部分“咖啡腦袋”的救星。

社交媒體上,不少人表示,自己喜歡喝咖啡,但對咖啡因不耐受。咖啡雖香,咖啡因卻動輒就讓自己“心突突跳”、“睜眼到天明”,吐槽“咖啡是下午4點喝的,人是凌晨4點瘋的”。

然而新時代的牛馬,不會戒掉咖啡,他們選擇降低咖啡因含量。

一位咖啡愛好者表示,自己很喜歡咖啡的味道,但喝咖啡會心慌,如果換成低因的就沒感覺了,這一切都指向——市場真的很需要低咖啡因的咖啡!

(圖片來源:小紅書)

所謂低因咖啡,指的是用低因豆製作的咖啡,由於咖啡豆經過了特殊處理,咖啡因含量相比普通咖啡更低。

“DT商業觀察”試圖探討以下問題:低因咖啡是啥?它的需求和市場發展到何種程度了?低因會是咖啡品牌下一個捲起來的風口嗎?

社交媒體上的吐槽不是個例。

需要明確的是,不同人羣在攝入相同咖啡因的情況下,身體反應不同,並且超過一半中國人對咖啡因的代謝偏慢。

2020年的《Cel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人羣全基因組測序和表型研究論文。論文稱一個人對於咖啡因的耐受程度,和基因有關。

簡單來說,在咖啡代謝能力方面,總共有三種基因類型的人:

AA型基因——咖啡因代謝較快;

AC型基因——咖啡因代謝能力較慢;

CC型基因——咖啡因代謝慢。

調研結果顯示,只有不到40%的中國人的基因型是“AA型”。這意味着超過一半比例的中國人對咖啡因的代謝慢或者較慢,更容易出現心慌、失眠等症狀。

許多人可能會疑惑:攝入咖啡因會不適,那直接不喝不就行了嗎?

但咖啡愛好者們未必這麼想,有人習慣了往身體裡注入咖啡因來保持清醒,也有人表示“吃飯不問用處”,喝咖啡不爲提神只爲過過嘴癮。

CBNData在2023年發佈的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喝咖啡的原因中, 58%的人是爲了提神醒腦,除此之外,有60%的人通過喝咖啡來放鬆舒緩,還有49%的人是因爲喜歡咖啡的香味。

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低因咖啡拯救了自己的健康焦慮——“今天剛喝了低因,既能解決我的饞又不會心跳過快,愛死了”。

還有網友發明了“咖啡因敏感星人喝瑞幸”的方法,備註“濃縮減半”來減少咖啡因含量,或者自己整活兒,代價是犧牲一部分咖啡風味:

第一步:點一杯拿鐵備註不要放咖啡液(提前問一下店員可不可以做);

第二步:加入自己帶的低因咖啡粉。

就get一杯低因拿鐵。

事實上,低因咖啡不算什麼新鮮玩意兒。早在1903年,德國人Ludwig Roselius在運送咖啡時意外把咖啡豆浸入海水中,首次發現了脫咖啡因的方法。

在那之後,全球低因咖啡市場不斷髮展壯大。

藍瓶、星巴克、皮爺、日本UCC、illy等品牌,早已推出過低因的咖啡豆、咖啡粉、凍幹咖啡、掛耳咖啡、咖啡膠囊等預包裝產品。

大家更有體感的,可能是近兩年現制咖啡品牌們,在菜單中增加的“低因選項”,而價格和正常咖啡相同。

例如,在星巴克小程序中,多款飲品可以選擇“低因濃縮”;在Peets皮爺咖啡小程序中,部分飲品可以選擇用低因豆來製作;在藍瓶咖啡小程序中,也有低因咖啡豆的選項。

(圖片來源:微信小程序)

品牌對於低因咖啡的嘗試,一方面是想要圈定更多消費者,如上文提到的咖啡因敏感人羣,甚至是孕婦、青少年等羣體。

2023年6月,Tims天好咖啡推出低因咖啡,針對美式、拿鐵和“不止拿鐵”三款咖啡提供低因選項。Tims天好咖啡市場與研發創新負責人趙霖表示:“Tims天好咖啡推出低因咖啡系列,主要是基於不同消費者的咖啡需求。”

另一方面,當咖啡成爲一種大衆化的飲料,許多消費者已經養成了每天喝咖啡的習慣,咖啡甚至成爲了新的“水替”。低因咖啡的出現,讓人們可以在全天各個時間段,沒有負擔地喝咖啡。

根據美團數據,2023年咖啡外賣的下單時間,覆蓋了早上7點到晚上11點,並且2021至2023年間,晚上6點至9點的咖啡訂單出現了增長,夜間喝咖啡的趨勢日益明顯。

在現制咖啡的江湖,供給總是跑在需求的前面,品牌們往往在消費者還沒有明確需求時,就快速推出新品,品牌的上新速度甚至比喝咖啡的速度還快。

然而,當中產咖啡品牌開始涉足低因咖啡領域,瑞幸、庫迪卻一反常態,沒有跟上這個顯而易見的消費趨勢。

爲什麼卷生卷死的新消費們不出低因咖啡?在小紅書上,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熱評第一寫道:“真就是,這好像是國內咖啡基本沒有考慮過的問題。賺錢首位,客戶體驗和黏性都不重要。”

的確,目前市面上提供低因咖啡的品牌,基本來自於“中產品牌”,整體價位偏向於中高檔,而走平價路線的“窮鬼品牌”,還未捲進低因賽道。

具體來看,一杯355ml的星巴克低因美式,價格爲27元;皮爺咖啡350ml的低因美式,價格爲30元;在藍瓶咖啡,一杯230ml的低因美式價格爲32元。

在咖啡品牌爭相撒券、降價的當下,對於喝慣了9.9元咖啡的消費者來說,這個價格算不上平價。

實際上,對於瑞幸、庫迪、Manner等平價品牌而言,成本的確是做低因咖啡的一個難點。

一方面,天然的低因咖啡豆比較稀有,成本較高;另一方面,人工脫因實施起來較爲複雜,咖啡品牌通常會和擁有專利技術的第三方公司合作,這當中也面臨着成本問題。

當前市面上幾種主流的脫因方法,分別是化學溶劑處理法、瑞士水處理法、超臨界二氧化碳脫因法。

化學溶劑處理法,通過將咖啡豆浸泡在二氯甲烷等溶劑中實現脫因,星巴克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成本較低,但二氯甲烷具備一定毒性,儘管研究表明低因咖啡中的微量元素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但部分消費者可能會持謹慎態度。

瑞士水處理法,通過把咖啡豆浸泡在水裡,然後把富含咖啡因的水用活性炭過濾掉來實現脫因。不過,瑞士水處理法價格更加昂貴,通常用於高端品牌,Peet's皮爺咖啡、藍瓶咖啡和此前的Tims天好咖啡,都選擇了這一方法。

超臨界二氧化碳脫因法,將液態二氧化碳在高壓下注入咖啡豆,二氧化碳會與咖啡因結合,將其溶解並從咖啡中帶出,這種方法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風味,但價格十分高昂。據《萬物》雜誌,只有年產量達到3000噸的工廠才能負擔得起,主要分佈在美國、德國和意大利。

事實上,即便對於售價較高的咖啡品牌,低因咖啡也存在一定成本壓力。由於用正常咖啡豆和低因豆製作咖啡的售價完全一樣,而低因豆的成本更高,假設點低因選項的人不多,很可能造成成本負擔。

Tims曾短暫捲入這一領域,但目前已經撤離。小紅書網友@小琳琳 分享稱,有一次在Tims點了低因咖啡,店員一直沒有做,後來去櫃檯催,才發現還沒開始磨豆子。至於Tims取消低因咖啡選項,消費者們猜測,“要麼就是點的人不多就取消了”。

對於9.9元咖啡來說,健康、安全、保留風味的低因咖啡的成本過高,更難以實現。

儘管不提供低因咖啡,但不代表平價咖啡品牌放棄了對咖啡敏感的消費者。這些品牌吸引消費者,靠的不是低因咖啡,而是奶茶化的無咖啡因飲料。

據紅餐產業研究院,2024年8月,有17個連鎖咖飲品牌共推出了59款新品,其中有15款非咖啡飲品,佔咖飲新品總量的25.4%,排名第一。

舉例來說,瑞幸有不含咖啡因的瑞納冰系列、不喝咖啡系列;庫迪推出了非咖啡飲品高山抹茶清爽椰、抹茶風味拿鐵;Manner也有冰葡特飲、冰椰抹茶等零咖系列。

咖啡的“奶茶化”甚至是“無咖啡化”,成爲一個重要趨勢。

1903年,德國咖啡商Ludwig Roselius用鹽溶液沖洗生豆,並藉助苯成功提取咖啡因,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杯低因咖啡。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隨着科學研究的發展,苯被認定爲致癌物質,這種工藝隨之被廢除。然而,低因咖啡的健康形象受到了嚴重影響。

有消費者瞭解到這段故事,對採用化學溶劑處理的低因咖啡比較抗拒,在淘寶的商品提問區,消費者關心最多的問題就包括——影響睡眠嗎?孕婦能喝嗎?風味好嗎?脫因方法是什麼?

(圖片來源:淘寶)

從全球市場來看,脫因咖啡近幾年仍在加速增長。

根據分析機構SkyQuest,2019年脫咖啡因咖啡市場規模爲186.7億美元,2023年達到195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爲1.09%。預計2031年增長到288.6億美元,預測期內(2024~2031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爲4.45%。

在中國,低因咖啡的故事可能纔剛剛開始。

目前市場上提供低因選項的咖啡品牌並不多,只有星巴克、Peet's皮爺咖啡、藍瓶咖啡等寥寥幾個品牌。

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過這一現象,不是提供低因咖啡的品牌太少,就是低因豆缺貨,做不了低因選項。

由此可以推測,低因咖啡在咖啡市場中仍屬小衆,儘管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但市場滲透率還有待提升。

不過從用戶粘性的角度看,對低因咖啡有強烈需求的消費者,可能會對提供低因選項的品牌,展現出更高的忠誠度。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DT商業觀察,作者:林美汕@MICLIN000,設計:戚桐琿,運營:蘇洪銳,主編:張晨陽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