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加這狀況 數據:染疫轉重症或死亡風險多9倍

心血管病加這狀況 數據示警:染疫併發重症或死亡風險多9倍

心血管疾病帶來的社會成本高,感染新冠肺炎後亦然,世界衛生組織過去指出,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多種慢性病被確定會增加新冠重症風險,因此建議這些族羣接種疫苗。醫學期刊《心血管醫學前沿(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近日刊登一篇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等單位合作執行的統合分析研究,蒐集百餘篇論文、納入近5萬名疑似或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成人資料進行分析,再度驗證相關的接種建議。

上述研究顯示,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肌損傷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併發不良事件的風險較高,其中又以心肌損傷患者併發重症的風險最甚。

心肌損傷患者染疫後發生急性呼吸窘迫、需要重症加護的風險大約高出5倍左右,急性腎損傷的風險超過10倍,而死亡風險增加近9倍之多。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顯示,高齡者、亞洲人、男性染疫後較可能產生相關不良事件。

除了心肌損傷,糖尿病及高血壓也顯著與急性呼吸窘迫、急性腎損傷、需要重症加護及死亡風險等顯著相關。

●高風險羣應考慮接種疫苗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臨牀藥理學和心血管內科顧問Ajay Gupta等人說明,新冠病毒藉由自身表面棘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區域,與人類細胞一種名爲「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的接受器結合,進而入侵人體肆虐。雖然新冠病毒主要與肺部上皮細胞結合,但因爲ACE2廣泛分佈在其他器官中,像是腸胃道、心肌、腎臟、血管內皮細胞等,可能因此導致嚴重新冠肺炎患者常有肺部以外症狀。

糖尿病患者染疫後,有可能導致體內促發炎路徑過度活化、血管發炎,引起肺泡-毛細血管病變和肺間質纖維化,進而帶來呼吸問題、重症照護需求及死亡風險。

高血壓患者則因血管壁長期存在慢性壓力,導致內皮細胞功能異常、活性氧化物質釋放、以及更容易凝血的狀態。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進一步使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AAS)運作異常,加劇促發炎狀態、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羣風險,進而波及多重器官及併發重症的機率。

Ajay Gupta在校方新聞稿中說道,這些發現爲高風險族羣優先接種疫苗或其他預防措施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理由。

●重症死亡病例 過去未接種疫苗者不在少數

國內近來新冠疫情持續升溫,陸續傳出重症及死亡案例,而其中具有慢性病史、甚至未接種疫苗者不在少數。接種涵蓋率也隨年齡而有差異,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13日,國內接種兩劑疫苗的比率爲80.76%、追加劑接種率62.77%(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87.07%),其中49歲以下成人的追加劑接種率在7成以上,而65歲以上、75歲以上成人的則雙雙降至6成多。

「臺灣最初讓高風險族羣先接種疫苗,陸續傳出打疫苗後的時間點出現副作用或猝死。雖然無法釐清兩者間具有因果關係,但可能因此導致很多人對於接種疫苗產生遲疑,」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暨兒科醫師林應然說。

「疫情之下,疫苗還是最好的防護,」他表示。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彙整的「COVID-19疫苗相關知識及問與答」指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乃至中風、肥胖、氣喘、吸菸、貧血、腎臟病、肺部疾病、肝臟疾病、神經疾病、免疫不全疾病等,均強烈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林應然建議,老年人與慢性病患者如擔心接種疫苗後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可考慮選擇接種副作用較溫和的次單位蛋白疫苗,包括國產的高端疫苗以及即將來臺的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

他也提醒,慢性病患者在接種疫苗前務必要穩定控制疾病,如高血壓患者在血壓穩定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穩定的情況下再前往接種疫苗。此外,接種疫苗後也要適量補充水分、在家充分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