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日報 | 小米目標6月SU7系列單月新車交付過萬;阿里巴巴發佈股東信;1-4月我國出口茶葉近12萬噸;菜鳥全年日均跨境包裹超500萬件……

新消費日報 5月24日訊,今日新消費日報的主要內容有:日本羅森公司將於7月24日退市;衛龍就魔芋爽克重不足致歉;5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預計165萬輛 新能源預計77萬輛。

行業要聞

小米目標6月SU7系列單月新車交付過萬

小米財報顯示,在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方面,截至2024年4月30日,Xiaomi SU7系列累計鎖單量達到88,063輛。截至2024年5月15日,Xiaomi SU7系列累計交付新車達到10,000輛。公司目標是,6月Xiaomi SU7系列單月新車交付量超過10,000輛。在銷售服務網絡建設方面,公司計劃到2024年年底小米汽車的銷售服務網絡將達到219家銷售門店,覆蓋46個城市;143家服務中心,覆蓋86個城市,基本覆蓋中國大陸地區所有省份(包括自治區和直轄市)。

隨着Xiaomi SU7訂單量持續高漲,2024全年,新車交付目標將衝刺12萬輛。此前,小米方面披露的SU7交付目標爲超過10萬輛。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小米集團公佈第一季度總收入爲人民幣755億元,同比增長27.0%,經調整淨利潤爲人民幣65億元,同比增長100.8%,其中包括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人民幣23億元。

阿里巴巴發佈股東信稱 未來10年將視自己爲一家初創企業

阿里巴巴集團在2024財年年報中發佈致股東信。信件內容提到,我們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的財年是一個分水嶺,集團明確了“用戶爲先”和聚焦人工智能戰略,並進行了管理方式、激勵模式調整,以及大額現金分紅。

阿里巴巴表示,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我們再次將自己視爲一家以創業、創新和“讓任何地方的業務變得容易”爲使命的初創企業。

據報道,阿里巴巴據悉考慮發行50億美元可轉換債券,最早本週發債。

亞朵集團第一季度調整後淨利潤約2.61億元 同比增長逾六成

連鎖酒店集團亞朵集團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亞朵集團實現營業收入約14.68億元,同比增長89.7%;調整後淨利潤約2.61億元,同比增長63.4%;調整後的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3.54億元,同比增長53.1%。

聯想集團全年淨利潤10.1億美元

聯想集團5月23日發佈2023/2024財年業績。集團第四財季營收138.3億美元,同比增長9%,預估130.9億美元;第四財季淨利潤2.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8%,預估1.584億美元;全年營收568.6億美元,同比下降8%,預估562.1億美元;全年淨利潤10.1億美元,同比下降37%,預估9.35億美元。

高鑫零售2024財年虧損16.68億元

日前,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發佈了2024財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收725.67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3.3%;淨利潤虧損16.68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扭虧爲盈的7800萬,同比下滑2238.5%。這是繼2022財年虧損8.26億元后,高鑫零售再次面臨虧損擴大的局面。

高鑫零售表示,虧損主要原因是負現金流門店、關閉門店及擬開業門店的使用權資產及固定資產減值、商譽減值等。如不考慮減值損失的影響,則淨虧損爲6.22億元,淨虧損率爲0.9%。

多家麥當勞門店對講機玩具售罄

5月22日,麥當勞玩具“麥麥對講機”開售,一度導致麥當勞APP崩了。當天11時30分許,多家麥當勞門店表示對講機玩具已售罄,有店員稱一家店100個,已經全賣完了,也有店員表示當天11時左右就已經售空。對於後續是否會補貨,有店員稱可能會有,但現在還不清楚。與此同時,二手電商平臺上也出現大量賣家轉手對講機玩具,標價從39-70元不等。

衛龍就魔芋爽克重不足致歉

衛龍發文就近日消費者反饋15g魔芋爽存在克重不足的情況致歉。衛龍稱,已經與相關消費者積極取得聯繫並依照相關規定妥善解決,同時在內部立即展開了產品生產、品質檢測等自查工作。

歐萊雅旗下某大衆彩妝品牌關閉天貓海外旗艦店

NYXPROMAKEUP淘寶官方海外旗艦店發佈公告稱,將於2024年6月21日零點結束運營,且將不再接收新的訂單。

日本羅森公司將於7月24日退市

5月23日,據日經網報道,日本羅森(LAWSON)預計在7月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公司將於7月24日退市。今年2月,日本移動運營商KDDI宣佈將對羅森進行公開要約收購。隨着要約收購完成,三菱商事和KDDI將各持有羅森50%的股份。

洪九果品董事長質押1983萬股內資股

5月22日,洪九果品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鄧洪九5月21日質押公司1983萬股內資股,相當於鄧洪九在公司直接持股總數的約5.25%。

此次質押涉及的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行向洪九果品提供的總額5000萬元的貸款融資。截至公告日,鄧洪九累計質押的洪九果品內資股總數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1.01%。

麥趣爾持續經營能力遭問詢

5月21日,深交所向麥趣爾發出問詢函:針對“年報顯示,你公司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約7.09億元,同比下降28.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710萬元,同比增長72.3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約-1862萬元,同比下降228.04%。你公司2022年20月23日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爲負值,營業收入逐年下降。”等情況,深交所提出包括“結合公司行業環境、主要業務結構、經營情況、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因素,說明公司報告期淨利潤同比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並說明營業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呈反方向變動的原因及合理性”等要求。

出海新鮮事

亞馬遜日本站發佈“贏在日亞”賣家賦能計劃

5月23日,亞馬遜日本站宣佈正式啓動“贏在日亞”賣家賦能計劃,將通過優惠升級、流量加碼、全生命週期運營指導三大舉措,助力中國賣家在亞馬遜日本站實現業務增長。截至目前,亞馬遜在日本已擁有超過25個運營中心和50餘個配送中心,超過700萬選品可在全境實現次日達。

阿里國際站旗下OKKI AI升級面向所有中小外貿企業開放

日前,阿里國際站旗下外貿生意智能工作臺OKKI舉辦產品升級發佈會,首次對外公開OKKI AI全線能力。據悉,OKKI AI主打智能營銷、客戶管理、輔助決策三大核心能力,面向所有中小外貿企業開放。

小滿科技CEO楊淵表示:“B2B外貿進入極簡時代,AI在外貿行業的應用正在引發效率革命。而應用層AI更需要行業積累,比拼的是一個專業度。”

菜鳥全年日均跨境包裹超500萬件

5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4財年報告。截至3月31日的2024財年,在國際物流領域,菜鳥日均跨境包裹量已超500萬件。這一規模已超過目前全球頭部的物流企業。2024財年,菜鳥營收990.2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領跑物流行業,增長主要源於跨境業務。

1-4月我國出口茶葉近12萬噸

據食土商會國際茶資訊微信公衆號消息,據海關統計,2024年1月—4月,我國茶葉出口11.85萬噸,同比增加1%;金額4.43億美元,均價3.74美元/千克,分別同比下降21%、21.7%。

各茶類中,綠茶(10.2萬噸)、茉莉花茶(2302噸)、黑茶(188噸)、馬黛茶(0.2噸)出口呈上漲態勢,黑茶增幅最大達111.3%;其餘各茶類出口量、金額、均價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他花茶出口量降幅最大,達57.1%。茶葉出口市場前10位,分別是摩洛哥、加納、烏茲別克斯坦、毛里塔尼亞、塞內加爾、俄羅斯、美國、日本、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爾。

投融資快訊

鍋圈擬參與H股全流通計劃

鍋圈日前發佈公告稱,根據指引及考慮到公司自股東接獲參與H股全流通的意向,於2024年5月22 日,公司董事會已考慮及批准建議實施公司股東持有的公司約1135.36萬股境內未上市股份轉爲公司H股(H股全流通),佔公司於本公告日期已發行股本總額約0.4133%。

太古可口可樂投資12.5億在大灣區建廠

日前,投資12.5億元人民幣的廣東太古可口可樂大灣區智能綠色生產基地5月21日在廣州市黃埔區奠基。新廠房佔地近12.8萬平方米,將新建11條飲料生產線以及立體倉庫和配套設施,年產能相較目前產能將提升約66%。

瑪氏天津寵物食品工廠正式投產

近日,瑪氏寵物宣佈瑪氏天津寵物食品工廠正式投產。據介紹,該工廠佔地11萬平方米,投資近10億人民幣,爲瑪氏最大的現代化寵物食品工廠之一。此外,瑪氏天津寵物食品工廠重點發力質量先行、智能化先行和可持續發展先行“三個先行”。

行業觀點速遞

5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預計165萬輛 新能源預計77萬輛

據乘聯會預測,5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約爲165.0萬輛左右,同比去年下降5.3%,環比上月增長7.5%;新能源零售預計77.0萬輛左右,環比增長13.7%,同比增長32.7%,滲透率預計進一步提升至46.7%。

機構稱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同比增長6%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同比增長6%,達到2.969億部;三星超越蘋果,成爲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廠商,市場份額達到20%。在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機廠商中,小米出貨量增長最快,同比增長34%。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收入同比增長7%,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2023年我國餐飲食材消費規模同比增長20.45%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中國食材供應鏈發展報告(2024)》。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食材消費規模增速顯著。餐飲食材消費規模達到2.12萬億元,同比增長20.45%。零售食材消費規模達到7.25萬億元,同比增長7.66%。得益於餐飲市場的恢復發展,餐飲業連鎖化率不斷提升,我國食材消費由“數量驅動”逐漸轉向“質量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