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故鄉鹿港 辜顯榮興建大和洋樓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辜顯榮的故居,1913年興建時稱爲「大和館」,融合西洋各時期特徵的洋樓,規模宏偉,還有小總督府的別稱。(本報資料照片)

大和洋樓的人與物:鹿港民俗文物館創立50週年專刊(山谷文教)

大和洋樓完工於1919年,當時辜顯榮的事業重心已經移到臺北,辜家人分兩地居住。住在鹿港的是:元配陳笑女士(福興鄉外埔村人)和三位女兒(敦治、注治、津治 ),長子孝德(長兄之子,領養),二子皆的(領養,夫人池田君子kimi,孫濓貞、濓清),三房張悅(育四子嶽甫、媳婦辜顏碧霞,孫濓鬆),五房黃寶。居住臺北的主要是二房翁富(育三子斌甫,領養)、四房施過(育五子振甫)、六房巖瀨芳子(育六子偉甫、七子京生、四女秀治、八子寬敏)。

既然事業重心在臺北,大稻埕新宅第(注:1920完工,佔地約500坪,前面二層樓,後面三層樓,建築面積約900平方公尺,位於現今臺北市環河北路一段,現今樣貌與初建原貌,略有修改)也正在規畫興建,辜家在鹿港的中山路古厝也有足夠空間供鹿港家人居住,爲何還要在鹿港興建大和洋樓?

大和洋樓開始興建的年代推測約爲1915年,因爲1913年臺北總督官邸完工,1915年臺北總督府主體工程舉行「上棟式」;在此之前,辜顯榮於1900年被任命爲全臺「官賣鹽商組合長」,1906年被授以「勳五等雙光旭日章」,1909年獲選爲臺中州廳參事,1914年取得臺中菸草專賣權,並參與專供臺灣人就學的「臺中中學校」之創辦。此時的辜顯榮在政商兩方面都順風順水,興起衣錦還鄉之念頭。他看到日本人興建的「總督官邸」是如此的豪華別緻,與傳統華人建築完全有別,眼界大開,遂就近找興建臺北總督官邸或臺灣總督府的匠師承包,回故鄉鹿港蓋一棟華麗雄偉,洋派十足的洋樓。一則展現其心繫故鄉及臺灣人情懷,二則彰顯其社會地位,自屬合情合理的當然之舉。

辜寬敏2019年12月7日上午在文物館舉辦洋樓百年慶典時,據當日民視新聞的錄影,辜寬敏敘說當年父親蓋這棟洋樓的心情是:「雖然臺灣在您們日本人的統治之下,但是我們鹿港、我們臺灣人還有這個魄力,蓋這款的房子讓您們看看。」12月8日聯合報也刊登辜先生當日類似的談話,其要點爲:「當時是日本時代,辜顯榮要展現出臺灣人的魄力,蓋間厝給日本人看;所以聘請頂尖匠師,用最好的建材,蓋出日本大正風格的洋樓。」

辜鴻銘(1857-1928)祖籍福建惠安,學貫中西,通曉五種洋文,有「閩南才子」之譽,曾任滿清政府外交部侍郎、北京大學教授。辜鴻銘稱辜顯榮爲族弟,他的祖先發跡於馬來亞的檳榔嶼。1924年辜鴻銘赴日本東京大東文化協會講學,辜顯榮藉機邀請辜鴻銘來臺遊歷,並曾在鹿港私塾講學,還與鹿港鄉紳多有交往,包括洪月樵先生(立法委員洪炎秋之父)。現在鹿港民俗文物館尚留有辜鴻銘與辜家合照,另有兩幅「闇然日章」和「孝友」,即爲辜鴻銘之墨寶。

辜顯榮對於這位名滿天下的族兄,極爲禮遇,特別請鹿港街上的攝影師在大和洋樓前,率領全部家族與辜鴻銘攝影留念。1924年冬,臺灣遊歷行程完畢後,辜鴻銘搭船由基隆回東京,辜顯榮指派他的內侄,也就是後來成爲辜家二女婿陳棧治,負責一路服侍到東京。同船的鹿港同鄉之一就是洪炎秋,那時洪炎秋要去北京大學讀書,走的路線是經由基隆坐船到日本九州的門司,輾轉再坐船到韓國的釜山,換乘鐵路到中韓邊境新義州,再由瀋陽到北京。(三之三;摘自《大和洋樓的人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