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發展向交通大數據運營商轉型 正全力推進北斗終端安裝
9月28日上午,國交粵十(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亮相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閔行)重點項目集中籤約儀式。表明信息發展將通過這家新設公司正式切入冷鏈運輸交通大數據運營。
2021年3月,交通運輸通信集團成爲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成爲最終控制人後,信息發展開始轉型。
中國交通信息中心作爲交通部下屬機構,承擔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中心的建設工作,構建交通運輸行業數據中心國家級交換節點。藉助控制人的背景,信息發展向新型交通大數據服務運營商轉型,最初公司的切入點是北斗交通自由流技術收費項目,並在此基礎上研發行業領先的車聯網技術。公司通過高精度的北斗導航和先進的V2X技術,實現了車輛與道路、車輛與人、車輛與雲端平臺的實時雙向互動。同時,公司完全自主可控創新研發的ASLM風控模型+減速、制動、轉向等車控行爲已達到L2自動駕駛級別。
有了技術積累,在今年初國家將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風險上升至戰略性高度後,信息發展進一步明確以北斗智能終端爲切入口,全面向新型交通大數據運營商轉型,致力於成爲最權威的交通大數據服務運營商。
多措並舉 全力推進北斗終端安裝
新型交通大數據的目標,既要提高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性,也要提高效率,就是要降本增效。
早從2012年1月1日起,我國已要求“兩客一危”車輛安裝衛星定位裝置,但今年5月1日的廣東梅大高速塌陷事故、8月3日的雅康高速公路山洪泥石流隧間橋垮塌事故說明,僅有車輛運行軌跡和對駕駛員等的監控,並不能全面提高交通運輸領域的安全,而要對道路、城市進行持續的掃描,對天、地、空全面監控,做到實時預警才能真正提高交通運輸的安全。
《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提出,道路旅客運輸企業、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和擁有50輛及以上重型載貨汽車或者牽引車的道路貨物運輸企業應當按照標準建設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控平臺,或者使用符合條件的社會化衛星定位系統監控平臺,對所屬道路運輸車輛和駕駛員運行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在此政策下,“兩客一危”(從事旅遊的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公務車、12噸以上大貨車、特種車輛等都有社會化安裝北斗智慧終端的需求。
信息發展按照地區和行業兩個方向來推進北斗智慧終端的安裝。
合作伙伴盛洋科技9月19日官微消息,據不完全統計,信息發展已突破10萬套級別的北斗車載終端設備的安裝。而僅江蘇、山東、廣東、福建等地就有30萬左右符合上述條件需要安裝北斗智能終端的車輛。
在通過行業切入方面,信息發展9月份的動作頻頻。9月14日,信息發展公告,與前海粵十、交信顏石等出資設立“國交粵十(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前海粵十是全球領先的冷鏈物流服務商,今年,爲前海粵十各地冷庫服務的冷藏車輛達到50萬臺。信息發展藉助合資公司、通過與前海粵十分享成果的方式,切入冷鏈物流行業智慧交通管理、大數據服務。
9月24日,信息發展又公告,與江蘇國企科技創新工作委員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分會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重點圍繞國家發改委制定印發的《城郊大倉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發揮信息發展在北斗智能終端、在城郊大倉基地物流車端的規模化應用及“北斗+”在大倉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方面的應用,積極配合協同,共同促進承接《城郊大倉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的項目編制工作。截至2022年末,江蘇省的營業性通用倉庫面積已達到20634.2萬平方米。據此推算,江蘇省城郊大倉未來的物流車輛數量將達到20萬輛以上。信息發展如果將北斗智能終端在江蘇城郊大倉物流中的應用做成樣板,有向其它地區拓展的潛力。
數據變現 車險領域只是第一步
9月11日,信息發展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說,信息發展通過控股子公司交信北斗(海南)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通過交信北斗智能車載終端作爲數據入口可獲得豐富的合規數據,目前已與多家保險公司、地圖服務商等合作,商業模式清晰可持續。本着使用者付費,通過定製化的數據服務,每年向合作方收取風控服務費及數據服務費,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
去年底,監管部門要求經營車險的保險公司增加科技投入降低車險賠付率。近期,一些地方監管部門更明確要求保險公司降低不合理的車險佣金支出、增加科技投入。
信息發展爲保險公司提供了智能化的科技降賠方案。硬件系統能夠實時評估車輛運行風險,並在關鍵時刻進行自動干預,降低了事故的發生率。ASLM風控模型結合了多項因素,例如極端天氣、極端路況、推測極端事故以及車輛採集的動態數據等,能夠提前預判一些風險,做到降低事故率、減少運營成本,並大幅度減少極端事件的發生。此外,ASLM模型的這一綜合能力也提升了運營效率,並優化了交通規劃,幫助保險公司大幅減少理賠成本。
信息發展針對保險公司可以提供三種模式的服務,一是基礎服務,保險公司按車每年支付固定費用;二是降低賠付率的部分,與保險公司平分;三是降低賠付率的大部分歸公司。
同時,地圖運營商在提供導航服務的同時,需要提供例如前方道路塌方等的實時交通事件數據,按車輛固定支付費用。
其實,對於以安全爲核心的交通大數據,政府、企業和個人都需要。保險公司和地圖商只是數據變現的第一步。
政府層面,交通事件檢測(對道路的掃描)、車輛和駕駛員的監控,交通、交管部門需要;交通大數據與120互動後,可以在搶救黃金時間裡,將交通事故傷者送到最近的醫院,降低死亡率;通過對城市的掃描,城管、協管、環衛等只需要處理需要處理的事件,不像現在需要天天掃街,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
企業層面,物流企業和車隊通過交通大數據,掌握車輛的運行,科學調度和匹配,提高車輛的運營效率,通過干預等降低事故率。
駕駛員個人也需要。以12噸以上大貨車爲例,每輛車一年的支出在80萬至100萬元,大部分是加油費和過路費。信息發展的交通大數據與ETC打通後,可以爲駕駛員提供最快捷、最經濟的行駛路徑,可以提供與車子距離最近和有折扣的加油站、維修廠,在車子空載時提供最近的配貨信息,可以在駕駛員疲勞時及時提醒,可以在他們收到貨款前提供金融服務,滿足他們不帶夠錢不敢上路的需求。我國目前有800萬輛12噸以上大貨車,以每車一年消費80萬元計算,一年總消費6.4萬億元,這裡邊有很多數據及延伸服務變現的點。
所以,交通大數據具有巨大的變現價值。以“兩客一危”、12噸以上大貨車各有800萬輛以及車險降低賠付率基礎收費每輛車收費600元計算,僅僅這一塊每年收入就有96億元。
技術優勢築牢護城河
今年,信息發展的最終控制人——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參與完成的“智能網聯車路系統與可信測試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最終控制人的支持下,近年來,信息發展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了大量具備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並擁有知識產權保護,打造出了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強大的雲”的 “車路雲一體化”方案。如形變監測技術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對橋樑、隧道、邊坡等結構物的形變情況進行實時監測,通過精確的位移、應力、傾斜等數據,判斷結構的健康狀況,從而避免梅大高速塌陷、雅康高速隧間橋垮塌這類事故。
信息發展通過整合RTK(實時動態差分定位)、RTD(實時動態定位)等先進技術,與華大北斗精度定位芯⽚深度合作,能夠在複雜環境中實現釐米級的精準定位和車道級導航。還推出了ASLM風控模型和GBCM 車聯網平臺,全面提升交通安全與管理效率。ASLM風控模型依託大數據分析技術,實時捕捉並分析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行爲數據,快速識別諸如超速、急剎車等潛在風險點,並結合北斗精度定位技術,爲車輛提供精確的安全預警和防護機制。這一模型不僅提升了行車安全性,還爲車隊管理者提供了定製化的風險控制方案,有效降低了事故率並提高了運營效率。
信息發展的GBCM平臺則整合了車輛、駕駛員、路側基礎設施和雲端系統,通過實時監控、智能調度和動態管理,打造出一個完整的車路雲一體化管理體系。該平臺不僅能夠實時掌握車輛的行駛軌跡和狀態,還能對複雜路況進行預判和調度優化,在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的同時,顯著減少擁堵和交通事故的發生。
目前,信息發展仍在進行持續的研發。如針對晚間炫光導致的交通事故較多,利用AI技術開發新型視覺系統,使北斗智慧終端能過濾掉炫光,看到道路前方500米的人,從而大幅降低事故率。
同時,9月初公司公告與華大北斗達成了全面合作協議,加固“車路雲一體化”應用的護城河。
近日,《關於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發佈,旨在推動數據產業的全面發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演化,交通數據顯然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數據。有着國家的支持,信息發展向新型交通大數據轉型大有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