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深陷反核死衚衕 何來底氣引外資
國內企業長期以來綠電不夠用是揮之不去的夢魘,圖爲沃旭能源彰化離岸風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卓榮泰報告能源配比,將綠電佔比從現在百分之十點五,到二○三○年提高至百分之卅,宣稱六年時間能翻增兩倍,暫且不質疑政府這張綠能支票能否兌現,就算順利達標,還有七成是靠火力發電,既無助推動淨零碳排,民衆也還是要繼續貢獻雙肺幫忙發電。
當各國重啓舊式核電廠並着手興建新式核電廠後,民進黨發現反核立場已難以自圓其說,便更改話術來包裝非核神主牌,把戰場往後拖延至新核能SMR上路,時程最快也是五年後,等到亞馬遜、微軟、Google這些科技巨頭都開始受惠於小型核能電廠提供的又幹淨又便宜的電力時,屆時再來研究評估、凝聚社會共識,又可再拖三、五年,只要吞得下短視政黨的批評,能卡核電多久,都算是民進黨的能耐。
而政府一方面要發展AI,歡迎輝達等外商來臺投資,但能否提供充足的綠能或潔淨能源,還是個大問號。就如同AIT處長谷立言說的,臺積電赴美投資不是被迫,而是因爲在電力、水源等問題遇到挑戰。這也是爲何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等人一再呼籲政府應思考以核養綠,當臺積電、環球晶等臺廠都用腳做出選擇,面對綠能目標一再跳票,經濟部長郭智輝又有什麼樣的底氣,可承諾輝達要多少、給多少?
反核的枷鎖,是民進黨卅七年前自己戴上的,如今民進黨已茁壯成大黨、執政黨,就該解開枷鎖,重新審視路線,而非帶着全民往死衚衕愈鑽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