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抗中賣軍火 美對臺軍售竟剩個「延」字

圖爲海軍陸戰隊反裝甲連拖式飛彈實彈射擊。(摘自陸戰九九鐵軍旅臉書)

去年立法院審查國防預算時,不論是軍售或自制武器裝備,很多建案期程都延長,顯示建軍計劃不如軍方預想順利,在朝野近1000提案與主決議中,「延」字經常出現,成爲提案刪減或凍結理由的關鍵字。今年亦然,朝野共提750案,「延」字一樣從頭貫穿到尾,甚至比去年嚴峻。

美方說中共2027年具犯臺能力,最近更有犯臺時間可能提前的論述,但自前總統川普答應提供的重大武器,到現在沒有一項交給臺灣。美國說的與做的,完全是兩回事。

去年軍售或自制武器,很多建案期程延長,是受疫情影響,全球供應鏈與原物料大亂,今年又加上俄烏戰爭,可說是雪上加霜,「延上加延」。

除了缺料與俄烏戰事因素外,軍售交貨延誤,與美國藉此迫我調整防衛戰略,朝不對稱作戰的建軍發展,是否相關?目前是衆說紛雲。

按照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日前接受廣播媒體專訪,美方說的不對稱建軍,顧立雄是全盤接受,顧立雄對不對稱戰爭的整段說詞,幾乎完全抄襲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的用語。不過,顧立雄主張不對稱作戰,包括「採用小型的、機動的、致命的、存活率高的武器」,與國防部現行建軍走向,不放棄國艦國造、國機國造,並非完全一致。

面對軍售交貨延誤問題,國防部也是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但催了也沒用,美方也是兩手一攤。外電估計,美方還有高達13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沒交給臺灣,這個數字,恐怕還少算了些。

國防部也向立法院做過專案報告,軍方又不便在國會殿堂大罵美方,只好強調,希望在建案期程的最後一年仍全數獲得,但這是安慰人心的話,美方根本做不到。

以採購4架MQ-9B高空無人機言,本訂2025年成軍,現延後2026年與2027年各交機2架,軍方除了配合美方,被迫修改交貨期程,什麼也做不了。令人懷疑,所謂2027年的犯臺時機說,也是美方「抗中」策略之一,這樣才能賣軍火給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