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守護國土 環團、媒體監督不懈
兩大集團在七星潭積極購地,未來預計將開發7座度假村。圖爲兆陽樂活休閒會館預定地。記者季相儒/攝影
七星潭旁七大度假村開發案,花蓮縣縣府經查認定七案應視爲同一案拍板暫緩。從送件到暫緩,長期捍衛花東海岸線的環保團體功不可沒,花蓮縣政府也證實本報調查報導揭發此案成爲關鍵轉折,全案呈現是長期以來土地炒作不能說的秘密。
花蓮縣政府從一○五年十二月底陸續接獲七星潭周邊的大型度假村開發案,一直到去年一月三日,共收到七件。雖然送件時間不同、時序拉得又很長,但都在七星潭周邊,縣府坦言,一開始確實覺得有點不尋常,但分別查證七案申請人和申請的公司,互相沒有關聯,再請業者來說明,強調相互沒有關係。
當時,花蓮縣府函詢內政部國土署,但因七案開發基地未鄰接、沒有停車場等共用設施,國土署迴文表示「原則可視爲七件開發案」,縣府依照流程續行辦理後續審查程序。其中,兆陽樂活度假村早在去年九月十三日就通過興辦事業計劃,向地政處申請開發許可中。
全案轉折出現在八月,聯合報陽光行動追蹤國土計劃法上路前亂象,發現全臺各地都有開發案,欲在新法上路前「趕上車」,目的就是不希望被國土法編爲「農一」的土地開發受限;環團鍥而不捨調查,監察院介入關心此案。
花蓮縣府觀光處上月十五日再度開會,最終認定七件開發案應視爲同一案。
多年來,業者透過切割土地、化整爲零,規避環評的案例屢見不鮮,美麗灣度假村就是經典案例,建商養地開發更是不足爲奇。以七大度假村爲例,目前地價爲每坪七千元,若變更爲遊憩用地,將能翻身到卅萬元,若國土法上路,開發較受嚴格審視。國土法本意是爲預先規畫、減少開發外部性,實務上卻在推行過程中,因農地被翻漲的地價糖衣包裹,成爲業者「搶上車」的土地價值洗牌戰。
臺灣長期缺乏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機制,七星潭開發案雖因媒體、環團監督而暫緩,但如何透過國土法、環評法落實把關,還給土地公平正義,仍是漫漫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