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人工智能,如何“以人爲本”?

7月4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正式開幕。在今年的大會上,展覽規模、參展企業數、首發新品數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除此之外,本屆大會也首次以"全球治理"冠名,即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本屆大會,有哪些亮點和特點?又爲什麼把"全球治理"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新聞1+1》連線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鍾俊浩,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共同關注人工智能,如何"以人爲本"?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 鍾俊浩:國際人工智能發展,正在從之前"點狀的弱人工智能"轉向"強人工智能"。之前人工智能發展主要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的交流交互,發展到現在,已經能看到大語言模型未來要通往一條叫通用人工智能的方向。通用人工智能,是一個智能體,它可以解決你所有的問題,智慧比人還高、比人還懂,整個國際,包括中國都在走這條路線。

現在中國還有幾個差距點:

目前圍繞技術,比如說基礎理論、核心技術,還有比如高端芯片等,我們確實和國際先進技術還有一定差距。

我們雖然在互聯網數據的數字化方面已經做得特別好,但發展人工智能要構建基礎設施,比如算力,現在還是有缺失的。

中國有大量數據,但如何獲得優質、高效的數據,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語言模型在學習中文和文字發音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點。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人形機器人厲害在哪兒?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 鍾俊浩:人形機器人,已經具備了感知和交互能力,這一次在大語言模型的加持下,大會上展現的人形機器人已經能夠很好去和人溝通交流聊天,機器能夠懂人的語言,能夠用人的語言和人類進行交互,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飛躍。另外,隨着計算機視覺,語言交互能力的提高,現在的人形機器人也能夠看到你的表情、動作,它能夠更好和人形成相互的配合。

中國提出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意味着什麼?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 薛瀾:中國提出的合作決議,反映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心聲。其實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存在巨大差距,所謂"數字鴻溝"或者"人工智能鴻溝"正在不斷加大,很多發展中國家基礎科研能力比較差,人工智能的開發應用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大家非常擔心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加劇各個國家發展之間的差距,使得貧富差距更加突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來加強國際合作,可以說是符合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心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擁護。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爲何強調國際合作?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 薛瀾:合作可以帶來更好、更健康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非常廣泛,各個國家應用場景差別也很大,所以各國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經驗或者教訓。首先,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就可以使各國互通有無,少犯錯誤,最大可能使人工智能爲人類造福。

其次,人工智能的風險防範,尤其重大風險防範,比如如何避免人工智能技術誤用濫用,甚至於可能被一些極端組織利用,用來對人類社會進行攻擊。人工智能的發展必須全球合作,纔可能去解決這些問題。換句話說,在人工智能系統安全問題上,一個國家不安全,整個國際社會都不安全,所以不管從積極一面,還是從問題一面,國際社會都必須積極合作,真正形成有效的全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