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向“綠”而生

(原標題: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向“綠”而生)

初夏的山西大同,微風中仍帶着絲絲涼意。

一片4.96萬畝的採煤沉陷區被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所覆蓋,大大小小的山樑上橫亙着一排排的光伏板,蔚爲壯觀,它們不斷將綠色能源送入電網體系。

這是5月29日航拍的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劉天宇 攝)

但在2015年之前,這裡卻是黃沙漫天的撂荒地,植被覆蓋率僅有10%左右。大同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被稱爲“煤都”,由於長時間、大規模的煤炭開採,當地形成了大面積的採煤沉陷區,成爲不小的“包袱”。

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向“綠”而生(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採煤沉陷區臨近礦區,電網接入條件好,大同又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當地因地制宜,建起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一期工程4.96萬畝,建設規模100萬千瓦。

5月29日,記者拍攝的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一角。(新華社記者劉力航 攝)

“基地於2015年9月開工建設,吸引了京能、中廣核等企業入駐,2016年6月30日全部併網發電。截至2024年3月底,基地累計發電124億度。”大同市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偉告訴記者。

記者瞭解到,基地採用了“林光互補”的生態恢復模式,在光伏板下種植大量的灌木等常綠植物,這樣既不影響發電效率,又促進了沉陷區水土保持。目前,基地範圍內的植被覆蓋率達98%。

運行近8年來,基地的光伏組件不斷升級迭代。除了有固定式的光伏板,還有可根據不同季節調節角度的光伏板,以及每天跟蹤太陽變化自動調節角度的光伏板,從而提高發電量。光伏板的定期清理也從人工清理,正逐步向機器人清理過渡。

5月29日,記者拍攝的大同光伏發電監測服務中心的可視化系統。(新華社記者劉力航 攝)

大同光伏發電監測服務中心是光伏基地一期工程的公共基礎設施之一,中心負責人韓志成介紹,基地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對基地各類設備和關鍵節點的監測。

“我們開發了可視化系統,基地所有光伏組件每日每月的發電量、組件衰減率等信息都一目瞭然。”韓志成說,“另外,我們還在基地設置了68個沉陷監測點。當監測到沉陷異常情況後,我們會通報給採煤企業處理。”

近年來,大同市在穩固煤炭“壓艙石”和煤電支撐保障作用的同時,積極推動發展新能源,提升清潔能源佔比,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發展。

大同市能源局提供數據顯示,去年大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875.44萬千瓦,佔總裝機比重達到52%,光伏、風電併網容量861.66萬千瓦,位列山西省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