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未來,還是在亞洲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日經,謝謝。

在 1990 年的電影《回到未來 III》中,男主角馬蒂·麥克弗萊發現自己被困在 1955 年,拼命想要修復他的穿越時空的 DeLorean 汽車,以便回到 1985 年。當他從汽車上拆下一個故障電路時,他 1955 年出生的同伴埃米特“博士”布朗打趣道:“難怪這個電路壞了,上面寫着‘日本製造’。”馬蒂回答道:“博士,你是什麼意思?所有最好的東西都是日本製造的。”震驚的博士喃喃道:“難以置信。”

現在可能很難想象,但美國和歐洲公司曾經主導着全球電子產品。在 20 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西方引領着新技術,生產出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但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製造商一馬當先,製造出比其他地方更強大、更便宜的芯片。快進到今天,幾乎全世界所有的芯片生產都發生在亞洲,美國和歐洲的芯片產量均不到全球供應量的 10%。

但亞洲在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有利有弊。巨大的規模經濟壓低了成本,但在這個脫鉤和去風險的時代,亞洲以外的政府對行業集中度越來越感到不安。全球政策制定者並沒有忽視讓世界上大部分尖端芯片在臺灣製造的風險。

疫情期間的芯片短缺和中國國內半導體產量的大幅增加只會加劇這些擔憂。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打入芯片市場,並在低端市場取得進展。

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供應障礙的刺激下,各國政府正在加大半導體產量,提供補貼讓頂級芯片製造商在其海岸設廠。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承諾爲芯片製造商提供 390 億美元的補助,並提供貸款、擔保和稅收抵免。在大西洋彼岸,歐盟也有自己的數十億美元計劃來提高製造能力。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新興經濟體也在尋求進入這一領域。

然而,移動芯片供應鏈絕非易事。數十年的集中化鞏固了亞洲作爲半導體生產無可爭議的中心地位。臺灣的臺積電和韓國的三星電子主導着高端半導體市場,而高端半導體對於人工智能應用至關重要。東南亞的製造商引領着傳統芯片市場——這種不太先進但效率很高的半導體用於從汽車到攪拌機等各種產品。

日本公司在供應鏈中經常被忽視的部分(如芯片製造工具和材料)佔據主導地位。富士膠片曾以綠色膠片包裝與柯達的黃色膠片包裝競爭而聞名,現在生產將電路圖案轉移到芯片上的材料和拋光芯片表面的化學品。佳能和尼康等公司生產半導體制造機械,這是一個高價值的專業市場,它們與荷蘭領軍企業 ASML 共享。

在新建高端芯片工廠的成本動輒超過 100 億美元的時代,很少有國家能夠調動資源和意願參與競爭。

如果說有哪個國家可以奪回一些市場份額,那就是美國。美國仍然擁有豐富的芯片製造專業知識和製造能力。它在吸引尖端芯片製造商方面也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例如,臺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家工廠,旨在幾年內生產下一代半導體。最重要的是,華盛頓對花必要的錢來實現這一目標最不介意。

但即使是美國也不能完全獨自行動。新的芯片製造廠將需要從亞洲進口材料、從日本和歐洲進口機械設備,或者兩者兼而有之。此外,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製造的芯片仍將運往亞洲進行組裝、測試和封裝。而且這只是在生產開始後——臺積電的亞利桑那州工廠已經多次面臨延誤。

那麼,該行業的前景如何?儘管有各種力量在重新定義全球供應鏈,但芯片生產從亞洲全面撤離的可能性似乎不大。西方在建的工廠主要是爲了實現生產基地的多樣化,使供應鏈更能抵禦衝擊。但這是有代價的。冗餘增加和供應路線延長意味着成本上升和利潤下降。

孤立供應鏈將加劇這種情況。隨着各國尋求保護關鍵的芯片製造能力和專業知識,供應鏈將變得更加孤立,從而增加成本。美國正在與盟友合作,限制向中國出口芯片製造工具和關鍵技術。新的外國投資似乎正在從中國轉移。

這些努力很難保證一定能成功。孤立可能會迫使中國加倍努力,爬上芯片價值鏈。畢竟,需要是發明之母。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半導體行業協會的估計,中國在芯片方面的投入高達 1420 億美元,遠遠超過西方政府的支出。

現在說這一切將如何發展還爲時過早。但西方重新擁抱芯片生產不會讓亞洲被冷落。

https://asia.nikkei.com/Opinion/Chips-will-stay-in-Asia-even-as-West-seeks-to-go-back-to-the-future

點這裡加關注,鎖定更多原創內容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爲您分享的第3829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衆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