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中國的流變與世界的共識

從中國走向世界,車企要面對的,不僅是動力革新催生的零部件巨頭,更是後來者的入局、國際環境的逆轉給整個產業鏈帶來的流變。

在這一系列的流變中,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覓得平衡,並且和世界各方達成共識,在共識中一起面對已然存在的挑戰和建立新的發展體系。

01.

車企與零部件巨頭:共同To C 或被動或主動

新能源汽車時代,玩家不同,基因迥異,打法自然不盡相同。

第一批進入的新造車實力,大多有互聯網行業背景,觸及個體市場無疑是其強項。並且,在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前期,資質、研發、資金等各方面的壓力都決定其無力承擔巨大經銷網絡鋪設的成本,直達C端顯然是不二選擇。在前期寂寂無名的狀態下,要打造新的品牌,個人消費者也是必經之路。

而對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埋頭造車的汽車企業,挖掘C端客戶的直接壓力原本由經銷商承擔,但是轉型是政治任務,亦是大勢所趨,一邊大量燃油車要去庫存轉產能,一邊又要大步進場追趕新能源,原有的經銷模式不再適應前期尚小、經營模式鉅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車企只能大面積轉爲直營模式,直面C端客戶。

加上隨後進來的互聯網、ICT、家電和科技巨頭,開始在輿論、品牌、體驗感等各個層面影響消費者態度和心智,傳統車企高層被迫下場,搶奪消費者視線和把握C端主動權,拼銷量、樹口碑、亮技術。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吸引C端消費者,成爲開路先鋒和後來者的共識,紛紛走向臺前。

就連零部件企業,也開始意識覺醒,不再只滿足當車企背後的供應商。這一現象,在電池行業格外乍眼。

從最開始的高姿態,到“科技日”秀肌肉成爲常態,在消費者市場推廣電池品牌,再到反向投資車企,快速成長直至膨脹的電池企業,絲毫不掩飾其欲用C端撬動更多B端市場的野心。

於是,有了我們看到的寧德時代車展大屏廣告、線下品牌展示門店、“寧家服務”品牌、車展現身整車館、抖音直播,凡是能Touch到C端客戶的方式,寧德時代正在擇優嘗試,二三梯隊電池企業或多或少也有類似行徑,試圖拉進與C端用戶距離。

這也是車企自建產能、多供應商策略,以及鋰電行業逐漸迴歸正常價值曲線之後,電池企業尤其是龍頭對內焦慮背後的自救行爲。

對外,電池企業想要獲取更多海外車企訂單,但事實是,訂單遲遲無法兌現、建廠也一再遇阻,要麼暫緩,要麼直接叫停。車企想要將新能源車出口到海外,關稅一加再加。

在此背景下,最大的矛盾點似乎不在零部件與車企之間,而是雙方共同面對的海外市場。

對於海外市場的主導者而言,無論是電池巨頭還是車企,都是中國汽車產業鏈企業,其擴張帶來的,更多是危機感。

02.

從產品出口到產業鏈出海

國內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超過35%,羅蘭貝格預計2030年滲透率將達45%,政策指引上未來也將大面積取代燃油車市場。

對比其他國家,2024年上半年,中國以494.4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居首,佔全球新能源汽車將近68%的市場份額,32%的同比增速,遠超大部分國家。

圖片來源:中國科協主席萬鋼於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演講資料

從乘用車到兩輪車、三輪車以及客車市場,中國市佔率遙遙領先。

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署能源科技與交通分析負責人Elizabeth CONNELLY於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演講資料

從技術引進到產品出口,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完成局勢扭轉。電池板塊亦是如此,從日韓企業的絕對優勢,到中國電池企業出貨量傲居榜首。

於是,國外開始警覺,尤其是燃油車根基較深的歐洲和美國市場。

從美國IRA法案到歐洲電池法,從免稅到反補貼稅,從開放合作到高臺壘築,歐洲和美國兩大市場開始從市場準入規定、關稅加徵、補貼排外、建立綠色貿易壁壘等各種措施限制中國企業進入,以此來保護本土企業。

簡單地出口,似乎更容易激發海外市場貿易保護的不安全感。

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圖片來源: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

比亞迪首席科學家廉玉波在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明確表示,把電動化帶出去只是走出去的第一步,要全面出海成爲世界級企業、汽車強國,智能化也要走出去,貼合當地法規,積極與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參與政策制定,從而更好地進行融合,從根本上解決貿易糾紛,破除貿易壁壘。

廉玉波坦言,電動化、智能化並非是一家企業所完全具備的能力。

所以,協同產業鏈其他企業,以有利於當地產業鏈的思維進行本地化生產,融入當地政策、經濟、文化環境,是走出去的必經之路。

而對於東南亞這樣對於中國企業擁抱開放的區域,同樣面臨融合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如何協同產業鏈企業快速鋪開生產、銷售網絡,也是中國企業需要摸索和思考的事情。

截至2023年,我國12家車企已經在全球20多個國家佈局至少80個工廠,預計2024年中國海外工廠將新增產能超40萬臺。未來,將會有更多產能落地海外,出海版圖進一步擴張。

圖片來源:中國車輛進出口有限公司高級總監張楊於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演講資料

從單一產品出口到產業鏈出海,中國在汽車行業彎道超車纔算有的新的進階,這也是打造世界級企業、成爲世界強國無法避開的挑戰。而這,需要產業鏈企業共同面對。

但挑戰遠不止如此。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總結到: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產品問題、配套問題、不公平或歧視性貿易政策、全球各要素資源流通和高效配置等等。

03.

世界級共識

在“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的大目標下,挑戰不會停止,但不變的是,世界新能源汽車各參與方,是競爭者,也是同行者。

如何更好地攜手前行,與會各方已經在“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形成共識:

一、深化全球汽車產業的開放合作、協同發展,呼籲全球各地區政府與產學研各界一道共同地探索公平、透明、開放和非歧視的國際汽車貿易投資與政策法規協同的機制,進一步發揮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等多邊平臺作用,加強科技創新、市場培育、生態建設等多邊合作的平臺作用,加強科技創新、市場培育、生態建設等各方面的務實合作,推動構建你中有我中有你的全球汽車產業開放合作的新格局。

二、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道路交通碳中和的共同選擇,面向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以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道路交通領域的零碳轉型已經成爲全球的共識。與會各方將採取目標明確、措施靈活的發展策略,堅定不移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保203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的發展目標。

三、多技術路線推進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技術路線的多元化發展,對穩妥有序的推進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至關重要。與會各方將大力的推動內燃機技術零碳化發展和混動化應用,統籌推進純電動汽車、零碳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協同發展,全面滿足不同產業的基礎,不同市場特徵,不同用車場景下的綠色低碳發展的需求。

四、持之以恆地推進汽車前沿的技術創新,前瞻性、引領性的技術創新將催生汽車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與會各方將加快新能源新體系的動力電池、新結構的燃料電池等電動化前沿技術研究,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雲計算、先進移動通信等智能化前沿技術在汽車產業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新形態智能線控底盤技術的變革,着力形成性能躍升的新一代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產品。

五、高效協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對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跨領域融合發展的支撐作用愈發凸顯。與會各方將協同突破私人領域的充電設施發展的瓶頸,完善充電站、換電站、加氫站等公共領域的補能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形成商業運營的規模,統籌推動智能道路、高精地圖、雲控平臺以及算力中心、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創新發展,爲構建車路雲一體化的產業新生態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