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中國“軟實力”印記處處可見
參考消息網3月3日報道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3月2日刊發記者李秀華(音)撰寫的報道,題爲《體驗中國:深度求索和國潮的軟實力》,文章摘編如下:
朋友告訴我,停在購物中心的比亞迪汽車看起來像是《星球大戰》電影裡的暴風兵。於是我趁着週六來到了這家購物中心打算一探究竟。面對一排純白色的比亞迪T3電動汽車,我想說,朋友的描述很到位。
看着這些時髦的汽車,我想到了中國,想到了中國人,想到了我們對中國商品和服務那不斷進化的體驗感——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
比亞迪還將與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聯手。今年2月,比亞迪宣佈計劃將DeepSeek模型整合到其平價車型中。
除了深度求索和阿里巴巴、華爲以及騰訊等科技巨頭外,中國影音娛樂熱潮在新加坡等地也是方興未艾。
例如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2月18日,它一舉超越了皮克斯的動畫大片《頭腦特工隊2》,位列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排行榜榜首。據悉,該片將於3月6日在新加坡上映。
與此同時,時尚弄潮兒還將目光投向了中國美學時尚和國潮家居裝飾品上。
幾天前,我瀏覽了新加坡生活館Eastnomads的網站,這裡有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學的現代家居商品。
Eastnomads的聯合創始人林恩·朱和孫麗蓮(音)想要打破人們對中國商品質量低劣的偏見。他們表示:“我們將爲您呈現最好的中國獨立品牌和設計師品牌,我們要重新定義‘中國製造’的意義。”
看到中國在科技、汽車、娛樂、設計等領域的發展,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深度求索和國潮真的是突然出現的嗎,還是說現在我們已經對中國的軟實力習以爲常了?
我想起了今年初,美國年輕網民涌入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摩根大通經濟學家吳向紅表示,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小紅書“移民潮”激發了人們學習普通話和探索中國文化的興趣。
吳向紅提及一名21歲的美國發型師安布爾·庫克。庫克在1月16日發佈的一段視頻中對她的小紅書粉絲說,她“在小紅書上刷了一天後終於發現了中國的真相”。
“你們享受着全民醫保,開着物美價廉的好車。我們纔是生活在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她抽泣道,“美國媒體一直在欺騙我們說中國有多差多糟。”
庫克女士看到的部分中國顯然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中國是我們的近鄰。從商業到高等教育,從休閒旅遊到探親訪友,新加坡人一直在以各種方式感知這一東方大國。
最近,我與新加坡輝盛國際管理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尤靜芬重新取得了聯繫,她提及該集團位於中國深圳的一個公寓項目,那裡有無人機送餐,甚至公共衛生間裡都配備有醫療服務。
她認爲,中國人“組織性強、求知慾強且行動敏捷”。她說,無論是機器人技術還是老年護理方面,中國都有進步機制,所以對於深度求索突然出現在全球舞臺,她並不感到驚訝。
深圳或許將是我的下一個目的地,屆時,我一定要坐着閃亮的中國電動汽車,再次開啓中國之旅。(編譯/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