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羅惠羣 鼓勵瞭解精神病患真實世界
諮商心理師羅惠羣。(羅惠羣提供)
精神病患往往被社會貼上負面標籤,認爲他們是怪怪、危險的,但在諮商心理師羅惠羣眼中,這羣人有着屬於自己獨特的世界。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每當夜晚來臨,就會出現幻覺、幻聽,父母認爲他是被惡靈附了身,他卻將內心世界畫作一幅幅的作品。父母看到作品的那一刻,就感動落淚,原來他們眼中醜陋的畫面也可以如此美麗,這才明白患者世界中,也能有和一般人互動的地方,雖然看起來不一樣,卻是屬於他們的「真實」。
羅惠羣畢業於輔大臨牀心理系,畢業後赴美接受後現代取向心理治療的訓練。後現代取向教導他不應只看症狀、精神醫療中被建構出的刻板印象,而鼓勵觸碰患者的內在世界,重新看待精神疾病。那些妄想、幻覺,也是患者小世界中的真實,必須透過對話瞭解,而不是急着定義他們是有病的、不好的。
留美期間,羅惠羣接觸了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每當夜晚來臨,就會看見不該看的、聽見不該聽的東西,家人都認爲他被惡靈附身,尋求宗教的協助也無法改善。患者告訴他,自己其實有着一套應對作法,每當幻覺、幻聽來襲,就會回到房間,拿出畫筆、畫紙,閉上眼睛想像剛剛感受的世界,把它變成畫作。
「我很好奇他的畫作,在治療中後段邀請他把畫作帶來,在平房的一樓空間辦了畫展」。羅惠羣形容,對方的畫作很抽象,顏色及線條都相當銳利。他請對方爲每一幅畫取名,做了簡單的描述,也找了對方的家人、社區民衆一起參觀。
父母看到作品的那一刻,就感動落淚,原來在他們眼中醜陋、像被惡魔附身的世界,也可以如此美麗,在閱讀作品說明的過程,他們也更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羅惠羣說,不管是思覺失調、躁鬱症或是其他精神疾病,他們並不是只有怪異的行爲、可怕的思想,雖然他們的世界看起來不一樣,卻是屬於他們的「真實」。
「你是你,我是我,本來就不一樣」,羅惠羣認爲,帶着理解的渴望,就能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不是第一眼就定義他們是病人、是有症狀者,這是後現代取向心理治療帶來的反思。新聞報導的攻擊事件,都是少數中的少數,民衆要先放下恐懼,去理解他人的不同,增加對話的經驗,才能反轉污名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