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百萬畝邊際土地有望變良田

近日,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新疆優質飼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博在莎車縣舉行的邊際土地優質飼草高效生產技術交流會上表示,預計未來5年,通過一系列高效技術的推廣使用,新疆可將百萬畝以上邊際土地變成良田。

邊際土地是指由於土壤障礙限制突出、水熱資源約束強、地形條件侷限大導致農業產能和經濟效益低下、生態脆弱的土地。

記者瞭解到,經初步測算,根據我國牛羊肉和奶源自給率發展目標,優質飼草需求總量將超過1.2億噸。目前,全國有近5000萬噸的缺口,每年需進口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200多萬噸。新疆是畜牧業大區,從全區牧草產量來看,目前略高於需求,但在區域季節供需中出現不平衡現象。南疆飼草價格普遍高於北疆,苜蓿和青貯玉米不足牧草總量的30%,優質牧草佔比低。

“伴隨着優質飼草的需求日益增長,邊際土地作爲一種潛在資源,其高效利用對於推動飼草產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張博說。

交流會上,專家學者和相關企業分享了一系列已初見成效的可行性方案。自治區優質飼草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張樹振提出利用小麥苜蓿套種、微噴灌技術可防風沙降地溫,用分枝期地下滴灌技術促生長的建植模式,抵禦風沙侵蝕。目前該技術已在沙漠邊緣實現春、夏、秋三季播種苜蓿,使苜蓿幼苗成活率從不足40%提高到90%以上,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5%,破解了沙化土地苜蓿建植生產難題。

新疆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楊金鈺提出,鹽鹼地需要土壤一水一作物系統的創新管理和修復,並提出麥後複種油菜等本土作物也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和改良土壤。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張凡凡帶來了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的兵團三師五十四團成功試種油莎豆等經驗分享。

綠技行(上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邁特威草業有限公司分享了荒漠治沙,科學種植蔬菜、水果的成功案例。在高效種草技術的應用下,莎車縣已經實現了“十天千畝,荒漠變綠洲”的治理成效。

“如何充分發揮飼草在改土肥田、耐鹽抗旱等方面的優勢,高效合理利用邊際土地,從而建立起與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生態農業新格局是擺在草業人面前的新課題。”張博說。(馬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