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衆望所歸的時代倡議——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的時代意義系列評論之一
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題:衆望所歸的時代倡議——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的時代意義系列評論之一 新華社記者謝彬彬 近日,第78屆聯大協商一致通過中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並將6月10日設立爲文明對話國際日。在多重危機挑戰交織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的當下,文明對話國際日的設立推動世界聚焦文明對話議題,促進不同文明間增進交流、和睦相處,可謂正逢其時、衆望所歸。 環顧當今世界,人類社會再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隨着地緣政治矛盾升溫,地區衝突此起彼伏,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人類共存面臨多重挑戰。找到文明和諧共處之道,成爲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課題。2023年3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向世界發出深入推動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真摯呼籲,得到國際社會積極呼應。此次聯大關於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的決議,充分體現了全球文明倡議的核心要義。聯大決議強調,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突出強調文明對話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實現共同進步的重要作用,倡導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和相互尊重,這些理念都與中國主張相呼應。 聯大決議通過後,14個國家參加決議核心小組,83個國家參加聯署,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議順應時代潮流、契合時代需求,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正越來越多地成爲國際共識。敘利亞政治問題專家馬希爾·伊赫桑認爲,聯大通過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的決議,“體現出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正不斷落地生根,轉化成更多服務於全人類的公共產品”。 如何對待不同文明,事關人類文明進步,事關世界和平發展。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唯有平等包容的文明對話交流才能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你瞭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會越講越明白,事情就會越來越好辦。中方倡議聯大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就是要充分發揮文明對話對於消除歧視偏見、增進理解信任、促進民心相通、加強團結合作的重要作用,爲人類社會團結應對共同挑戰注入正能量。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認爲,決議的通過體現出各方在尊重文明多樣性方面存在重要共識,文明對話國際日的設立在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鑑、世界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具有重大意義。 面對氣候變化加劇、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需要各國同舟共濟、通力合作,通過文明交流互鑑凝聚共識,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尋找化解之道。爲此,各方應根據聯大決議規定,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的傳承和創新,積極推動人文交流與合作,實現人類文明共同繁榮進步的美好願景。 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鑑,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共同挑戰,人類只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將與世界各國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在包容“不同”中尋求“共同”,在尊重“差異”中謀求“大同”,攜手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