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一江碧水繪共富新景——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觀察

新華社合肥10月13日電 題:一江碧水繪共富新景——新安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觀察  新華社記者陳尚營、水金辰、王俊祿  發源於黃山六股尖的新安江,一路向東穿山越嶺,百轉千回於徽州白牆黛瓦間,匯入杭州千島湖。地圖上看,新安江猶如一條綠絲帶串起安徽和浙江兩省。  從開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到升級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2012年以來,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探索的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正從水質保護擴展到產業協作、人才共育等多領域。“一水共護”到“一域共富”的新實踐正在新安江流域徐徐展開。

流域共治:守牢發展的“綠色底線”

9月24日一早,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生態環境執法監測站負責人程軍一行4人登船前往位於皖浙交界處的新安江街口斷面,與浙江省杭州市派出的監測人員會面。雙方取水採樣,經過混勻、靜置、過篩,再均分水樣帶回各自實驗室分析。  “兩省會在傍晚給出監測數據,數值在誤差範圍內視爲有效;有爭議的,會在雙方共同見證下,打開備用樣品再分析。”程軍說,兩省約定每月定期開展兩次水質聯合監測。截至目前,新安江街口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2012年,皖浙兩省在新安江啓動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原則,建立補償標準體系。年度水質達標,浙江向安徽撥付補償資金,反之安徽向浙江撥付。  當前,新安江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年均向千島湖輸送約70億立方米清水。  兩省建立了由四項污染物指標和水質穩定係數、指標權重係數爲主要內容的P值補償標準體系。程軍說,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雖然約定的P值沒變,但內含的四項污染物指標權重佔比卻變了,“原先高錳酸鹽、氨氮、總磷和總氮四項指標權重均爲25%,但從2017年開始,總磷、總氮的權重提升,其實是提高了保護標準,像自然界中產生的枯枝敗葉在河流中分解也會產生磷和氮”。  最大限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漁民退捕上岸、整治企業入河排污口、河流垃圾及時打撈……緊盯污染源頭實施靶向治理,精準防治岸上、水上和產業三類污染源,地處上游的安徽通過保護重要生態空間、營造全民保護的良好氛圍,確保“源頭活水出新安”。  協同發力,聯合執法也成爲兩省共護一江水的一項常態化工作機制。  歙縣與杭州市淳安縣山川相鄰,今年6月,皖浙兩省執法人員以新安江兩省交界處各延伸5公里爲重點範圍開展巡航執法檢查,查處一人多杆、錨魚、利用“打窩船”垂釣等違法違規行爲。  “如今,淳安、歙縣兩地已常態化開展新安江交界水域聯合執法工作,建立案件移送協作機制,合力推動形成流域統籌、跨省跨界區域協同的千島湖管理保護格局,共同推進千島湖‘一支隊伍管執法’模式。”淳安縣農業農村局水上執法隊相關負責人說。

產業聯動:匯聚區域共富更多動力

7月,在黃山市黃山區,動工不到1年,農夫山泉黃山生產基地項目正式投產。4條水線、2條飲料線預計今年底陸續達產,帶動本地就業約300人。  2022年9月,來自浙江的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將安徽首個生產基地落戶黃山。“新安江上下游合作發展綠色產業,得益於生態治理跨省協作取得的顯著成效。”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黃山生產基地負責人說。  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方案(2023—2027年)》,合作區涵蓋安徽省黃山市、宣城市和浙江省杭州市。從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到兩省共建合作區,兩省從保護一江水邁向深層次合作聯動。  從歙縣深渡鎮漳潭村到杭州千島湖,新安江百里畫廊以青山碧水吸引衆多遊客。如今,沿新安江串起黃山與杭州的350公里“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在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框架下,建設正在提速,山水畫廊、徽州古城、自駕、露營等業態及產品串珠成鏈。  歙縣坑口鄉瀹潭村,建在山坡上的山嶽露營地成了“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的一處節點。遊客們露天唱歌、品嚐燒烤,沉浸式感受山野鄉村。從浙江寧波返鄉創業的露營地老闆呂海軍說,夏季高峰時每天有近200人前來消費。  歙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餘學武說,隨着新安江歙縣段陸上、江上基建工程建設,“縣裡正全面謀劃,讓好生態成爲地方經濟發展和羣衆增收致富的強引擎”。  農業也是雙方合作的重要領域。黃山市歙州農文旅發展集團戰略投資部副主任程思肯說,歙縣以“歙採繽紛”區域公用品牌爲紐帶,將農產品銷售體系與溯源體系結合,同時與杭州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搭建智慧平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此外,合作區建設方案明確,統籌資金、人才、科技、產業等,強化利益聯結和共享,爲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夯實要素支撐和機制保障。去年,兩省共同謀劃“浙皖合作十件事”,涵蓋項目銜接、產業交流、就業服務、文旅合作等,達成合作成果49項。今年1月,浙皖互派75名幹部在省級部門掛職;在服務共享上,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與黃山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技術轉移合作,精準對接需求。

機制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更好實現

今年5月,黃山市被列入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當地正推進機制創新,爲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坐落於黃山市的安徽省生態產品交易所探索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增值,截至8月已完成排污權、水權等在內的生態產品交易9432筆43.89億元,項目最高溢價率1500%。  在黃山市徽州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黃山華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正酣。2022年,該企業在改擴建項目時發現,其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指標存在缺口,當年9月便在安徽省生態產品交易所競價獲拍0.931噸化學需氧量和0.0931噸氨氮排放指標五年使用期。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綜合處處長張軍說,排污權交易是在一定區域內,排污單位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許可排放量的前提下,企業之間可通過貨幣方式交易排污權,“這並不意味着企業只要有錢就能獲得更多排污權。在企業改擴建項目中,生態環境部門會覈算現有排污量和新增排污量,並依據覈算總值重新核發排污許可證。對於新增排污量,企業需通過市場交易獲取排污權”。  “對企業而言,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讓環境資源有價。”黃山華惠科技有限公司環安部經理孟祥鬆說,這倒逼企業提升污水處理工藝,從源頭削減排污指標需求。  當前,皖浙所在的長三角正在開展跨區域重點大氣污染物指標排污權交易試點。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馬明海說,排污權交易具有貨幣補償特徵,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種路徑,它也正成爲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生態產品總值(GEP)覈算正成爲合作區內衡量地區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成效、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應用的評價指標。黃山市發展改革委節能中心主任王竈強說,黃山市創新性地將水價值納入GEP覈算體系,並對下轄7個縣區開展GEP評價。  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生態資本轉化,皖浙兩省正不斷探索——  淳安建成“兩山銀行”數字駕駛艙,掛牌成立杭州市首家“兩山銀行”實體化運營平臺;  黃山市實施“祁門祁紅”茶產業鏈開發(一期)項目,基於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VEP)收益權質押獲得貸款,讓沉睡的生態資源權益變成了信用資產。  “無論從地域還是領域,我們未來都會謀劃探索全流域從共同保護到共同富裕的新路徑。”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淳安分局正高級工程師吳志旭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