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坪林推低碳茶葉產區 打造翡翠水庫永續典範

北水特分署分署長劉秀鳳表示,未來也將持續推廣低碳茶的優點與深化產、官、學的合作。

文.趙正瑋

新北市坪林區位於翡翠水庫集水區,爲臺灣最重要的包種茶產地,亦肩負大臺北地區飲用水源的重責。爲兼顧用水安全與集水區民衆福祉,經濟部水利署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多年來積極推動坪林區低衝擊開發(LID),加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技術創新,展現環境永續與地方發展並進的實踐精神。

政府、學界齊合作 促坪林建立低碳茶品牌記憶

而且,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臺科大與茶農在水質保育與推廣緩釋型肥料以種植低碳茶葉的合作方面,已經出現亮眼成果,在今(民國113)年11月26日,分署、臺科大、茶農與企業代表聯合發佈「水質保育與低碳茶葉成果發表會」,並簽署合作意願書,彰顯產、官、學界的緊密合作,除了分享水質保護與低碳茶葉生產的最新成果,亦呼籲更多企業與民衆共同投入這一重要使命。

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在水源保護方面已經努力相當多年,而且翡翠水庫的水質爲全臺最佳,即使與國外相比也不會落於人後,在臺科大何嘉浚教授提供技術支援、教育訓練的情況下,與區公所和茶農互助交流順暢,未來也將持續推廣低碳茶的優點與深化產、官、學的合作。

再者,分署也強調,保障大臺北居民喝好水是分署的責任,但在確保水安全的同時,更需兼顧水生態與水文化。期待坪林成爲集生態系統服務、地方文化創生與潔淨水資源於一體的典範地區,推動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併爲臺灣水資源管理樹立標竿。

翡翠水庫長年以來水質表現出色,堪稱全臺水庫的模範。從早期處於「普養狀態」(水質卡爾森指標介於40至50),到民國102年後穩定達到「貧養狀態」(水質卡爾森指標低於40)。這一傑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一系列水質保育政策與民間合作的推動,包括污水下水道建置、農地休耕計劃,以及植樹造林獎勵方案的落實。在政府與地方共同努力下,坪林區展現了水庫集水區永續管理的成功典範。

推動地方創生與發展

此外,新北市坪林區公所周慶珍區長指出,由於近年來政府和民衆對於環境保護意識增加,新北市政府於2025年擬將整合資源、增加環境保護的資金預算,再者,也期待坪林區能轉型成一個低碳旅遊、低碳農業的環境,而且,最終目標是將坪林打造成零碳旅遊、環保農業的品牌,並誠摯邀請民衆到坪林品嚐健康好茶,感受在好山好水中孕育的在地特色。除此之外,藉由坪林鄰近臺北市的優勢,亦希望以新品牌形象吸引臺北遊客。

再者,推廣低碳茶不僅能保護水源環境,也肩負了社會責任,臺科大的副校長劉志成表示,在與政府和產業的合作中,臺科大持續努力做爲承上啓下的角色。副校長也兼任永續發展與校務發展中心主任,增設許多關於環境永續發展的通識課程,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亦鼓勵學生參與偏鄉、實地的研究機會,與第一線工作人員接觸的過程中,才能深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及驗證實驗室的理論和技術是否實用。

而且,副校長也指出,臺科大有許多國外的姊妹校,未來也將在永續發展、環境維護的議題上互相交流,分享意見,並向國外的嘉賓展現臺科大對於環境保育的努力和決心。

青農返鄉與低衝擊開發的創新實踐

近年來,隨着政府鼓勵青農返鄉,坪林青年紛紛回到故鄉,積極接手並覆育荒蕪農地,帶動地方農業再生。而臺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分署爲持續推動水庫集水區水源保育優化、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同時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率臺灣水庫集水區之先全面推動結構式LID,截至今年(民國113年),已建置86處(170m^2)植生滯留槽,預計每年可以減少3.55公斤氮及3.16公斤磷流入翡翠水庫中,降低水庫水質優養化的風險。

同時,分署亦嘗試源頭減量措施,將茶葉複合肥料中磷含量由5%降至2.5%,並補助青農試用低磷肥料,經過二年的試用之後,發現茶葉芽點縮短、百芽鮮重增加、茶菁產量提升等,且茶湯品質評分提高。此外,經採樣檢測後亦發現,茶園土壤及逕流雨水中的磷含量已顯著降低,有效減輕肥料使用對水環境的衝擊。

低碳茶葉的永續目標

於11月26日的「水質保育與低碳茶葉成果發表會」中,臺科大的何嘉浚教授分享了有關低碳茶葉生產的研究成果。他指出,通過對肥料製程的盤查與茶葉生長碳吸附能力的評估,研究發現使用低磷肥料栽培的茶菁,其碳排放量比傳統肥料減少了18%。

此外,若結合植生滯留槽技術,則能進一步提高12.3%的碳匯效益。何教授表示,未來若進一步結合製茶過程、包裝和運輸等環節的節能措施,並推動茶渣回收再利用,將有望實現低碳甚至淨零碳排放的茶葉生產。

公私合力齊心守護水源

此外,在農業部、水利署及臺科大的見證下,扶輪社、谷果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曉鹿鳴樓、智慧永續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昕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築綠生態有限公司、合祥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在會中與茶農共同簽署了「水資源保育合作意願書」。此次合作,將進一步強化企業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方面的承擔(ESG),爲坪林區的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並在水源保育與地方創生領域達成雙贏的策略目標。

第一線茶農反饋─兼具環境友善與經濟價值

第一線茶農的意見反饋相當重要,這讓政府與臺科大可即時瞭解政策和技術是否能產生實際效果。茶農鄭小姐表示,在剛接觸到低磷肥料與植生滯留槽技術時,雖然還不清楚效果如何,但爲了在地水土的保育、減少環境損害,而且植生滯留槽的使用面積僅約2至3平方公尺,茶葉總產量更是較此前有所增加,而且口感也非常棒。

此外,坪林區農會花雲雄常務監事也認爲使用低磷肥料後,茶樹的表現比一般複合肥料好,他希望臺科大的研究能持續提供實驗數據,讓一般大衆對低碳茶接受度更高,亦期許政府、臺科大與茶農能一齊合作推廣坪林低碳茶,行銷新品牌形象。

除了分署、臺科大與茶農外,企業代表的參與也相當令人振奮,因爲低碳茶要長期推廣,亦需要商業的支持,企業與社團出席「水質保育與低碳茶葉成果發表會」力挺,也表示將購買低碳茶葉做爲贈送國內、外顧客與貴賓的禮物,在初期由於產量尚少,所以會藉由推薦的方式行銷,未來市場需求擴大後,有望吸引更多茶農、企業加入,形成正向循環,爲推廣坪林低碳茶的品牌盡一份心力。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1269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週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