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緩解便秘 藥師警告「勿連續用超過7天」

許多人長期仰賴瀉劑緩解便秘,但食藥署提醒,食藥署提醒,長期使用恐損害身體,藥師也警告不宜自行使用超過7天。(王家瑜攝)

許多人都有過便秘困擾,甚至得仰賴藥物解決排便大事,但食藥署提醒,使用瀉劑可能引發腹痛、腹瀉等副作用,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和水分缺乏,造成身體損害。藥師也警告,不宜長期依賴瀉劑,若用藥超過7天仍未緩解,須懷疑是疾病因素,務必儘快就醫檢查。

78歲李伯伯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病史,長期使用2種瀉劑、消化酵素和益生菌,仍有便秘困擾,因此到藥局向藥師諮詢,經詢問發現,李伯伯每天早上吃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的綜合維他命,合計1400毫克,已超過每天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

不僅如此,李伯伯固定服用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血壓藥鈣離子阻斷劑,影響鈣質吸收,可能導致鈣離子堆積在小腸、大腸、肛門口,影響腸道蠕動。藥師建議他先暫停服用鈣片至少2周,並補充足量水分、多運動,保持心情愉快,並培養上廁所的習慣,後來李伯伯的便秘問題就順利緩解了。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表示,醫學上便秘定義是「每週解便次數少於3次」或「排便用力且排出乾硬糞便」。如果有便秘困擾而需使用瀉劑,原則上應是一次性使用,不建議自行連續使用超過7天,如症狀仍未緩解或用藥後腹痛加劇,應儘速就醫。

民衆在藥局可以取得的瀉劑可分爲5種。食藥署藥品組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玫甄說明,刺激性瀉劑(如番瀉苷成分)是直接作用於結腸,促進蠕動以達到幫助排便的效果,建議晚上服用,隔日清晨可產生排便效果,但可能導致水瀉、腹痛和脫水等副作用;鹽類瀉劑(如氧化鎂)會在腸道里產生滲透壓,刺激水分分泌,但腎臟功能不佳、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前應洽詢醫師。

黃玫甄說,膨脹性瀉劑(如車前子成分)可吸收腸道中的水分並膨脹,但須注意搭配充足水分,避免腸道阻塞,且藥物作用較緩慢,12小時到3天才會產生作用;高滲透壓瀉劑(如栓劑或浣腸劑)則是促進腸道水分增加並刺激腸道如痛,建議等到便意強度持續時再去排便;溼潤性瀉劑是促進腸道內油水混合,使糞便軟化,通常會與其他類型的瀉劑製成複方製劑。

李懿軒指出,現代人習慣食用低纖維質的食物,如精煉米制品、肉類、加工豆製品等,喝水量太少、缺乏運動都容易引起便秘;有些人在便意強烈時沒有馬上排便,或是情緒問題也可能影響腸道蠕動。

李懿軒提醒,最好的排便時間是早餐後,起牀喝大量的水幫助腸道蠕動,可裝置坐式免治馬桶,每天固定時間以沖水刺激肛門,可幫助括約肌收縮而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