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危機3/捐血退貨貧血佔第一 補血要多吃「這食物」

熱心捐血民衆常因血紅素不足等因素無法捐血,營養師建議,捐血前一至二週多吃含牛肉、豬肉等富含鐵質肉類。本報資料照片。記者周宗禎/攝影

捐血人到了捐血點捐血,卻因體檢不合格而被「退貨」,這是血液基金會最不願意看到的事。依血液基金會統計,去年捐血前體檢不合格原因前三名分別是血紅素不足、健康問卷不合格及血壓過高或過低。營養師劉怡裡說,血紅素不足俗稱貧血,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捐血前一至二週多吃含牛肉、豬肉、羊肉等富含鐵質的肉類,同時多攝取B羣,幫助鐵質吸收,避免血紅素不足。

劉怡裡表示,爲提升血紅素,最快方式是補充動物性鐵質,包括牛肉、豬肉、羊肉、鴨血、豬肝等,此類鐵質屬「血基質鐵」,人體吸收快,對想要捐血卻擔心血紅素不足的人來說很有幫助。

茹素者若想增加血紅素,可從紅莧菜、蘋果、櫻桃、葡萄等水果攝取,但這些蔬果的鐵質爲非血基質鐵,補鐵速度慢,且須搭配柑橘類等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才能增加吸收率。

劉怡裡說,長期爲缺血性貧血的人,常容易感覺疲倦、暈眩、頭腦昏沉、記憶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血紅素不足時,其實不適合捐血,避免捐血後突然暈倒,引發意外及危險,甚至影響生活、工作,捐血應量力而爲。

另捐血後的血液經過沉澱、靜置後,最上層出現一層厚厚、白色、奶油狀物質,此爲乳糜血,就是血液的脂肪過高,將出現無法輸血給病人使用的情形。血液基金會統計,2019年乳糜血佔整體捐血量爲2.94%,乳糜人次佔整體捐血人次爲2.43%,達到近年高峰。

劉怡裡指出,血液中的脂肪包括好膽固醇、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捐血人出現乳糜血,代表血液油脂過高,其中三酸甘油脂是唯一可以透過飲食改變而降低數值的。

首先須禁酒,其次是飲食必少油,包括少吃炸雞、炸雞排、肥肉、雞皮、動物內臟等;第三要少吃蛋糕、餅乾等精緻糖類及含糖飲料、果汁等,若三酸甘油脂過高,容易增加心肌梗塞、中風等機會,一定要多加註意。

爲此,血液基金會對於乳糜血積極宣導,自2019年後乳糜血捐血量及乳糜人次均逐年降低,於2020年乳糜血佔比將降至1.50%、人次佔比爲1.23%;2021年乳糜血佔比又降至1.37%、人次佔比爲1.11%;2022年將至近三年新低,乳糜血佔比1.05%、人次佔比爲0.84%。

臺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說,捐血人乳糜血下降原因,應是經過加強宣導,捐血人多注意在捐血前要注意飲食油脂攝取不宜過多,並愈來愈注意自己的健康所致。國外也曾有研究發現,捐血人往往比一般人比較長壽,並不是說捐血有助健康,而是爲了捐血,必須規律生活、飲食,讓自己更加健康而長壽。

黎蕾說,血液基金會2015年起,除血液例行檢驗外,針對40歲以上且2年內曾捐過血的重複捐血 人,只要於捐血登記表上勾選同意增加檢驗,每間隔3年會進行1次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及糖化血色素等三項檢驗,保障捐血人健康。

劉怡裡說,長期爲缺鐵性貧血的人,避免捐血後突然暈倒,引發意外及危險。圖/劉怡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