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中華白海豚!探尋湛江海洋生態發展“密碼”
8月14日-16日,由中央、省、市和港澳媒體記者,以及攝影名家、青年學生、留學生等組成的“白海豚之約”生態採風團走進了湛江,邂逅素有“海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感受湛江海洋生態發展成果。
爲期三天的活動中,採風團走進雷州灣,邂逅“組團”出遊的中華白海豚;遊覽於紅樹林,在大自然中吸氧慢行;探訪深海養殖平臺“恆燚一號”,見證“甜甜圈”海洋牧場迎豐收;參加開漁節啓動儀式,現場直擊漁船千帆競發。
“海上國寶”邂逅精靈之舞
在雷州灣,中華白海豚“組團”出遊,在海面上自由嬉戲。它們優雅的背鰭和尾鰭劃過水面,濺起晶瑩的水花,激盪出層層漣漪,描繪出一幅生動的海洋畫卷。
“哇!是粉海豚!”來自所羅門羣島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茱莉驚喜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羅門羣島坐落在南太平洋上,海邊長大的她經常看見海豚,但是卻從來沒有看見到粉色的海豚。
爲什麼有粉紅色的中華白海豚?“當皮下的毛細血管充血時,中華白海豚外表的皮膚就會變成粉紅色。”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高級工程師楊鋒告訴記者,中華白海豚是近岸海洋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是衡量海洋生態環境的“活指標”。
湛江雷州半島的近海散佈着衆多島嶼和島礁,稀有的中華白海豚在此健康繁衍,其種羣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中華白海豚在全世界僅 6000 多隻,其中近千隻聚集在雷州半島近海。
“海上森林”描繪生態畫卷
在這裡,既可以遇見美麗生靈,也可以在紅樹林裡盡情吸氧。近年來,湛江憑藉着良好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走進大衆視野。
走進金牛島片區原生態紅樹林,生長茂盛的紅樹林連綿幾公里,鬱鬱蔥蔥,木欖、紅海欖、秋茄、無瓣海桑等多種多樣的紅樹林映入記者眼簾。
“紅樹林可以防風護浪,有一定的淨化海水的功能,是溼地鳥類的樂園,也是人類研學旅遊的勝地。”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長吳曉東介紹,這片“海上森林”保護着這方百姓不被海侵蝕,盛產各類魚蝦、貝、生蠔、青蟹,物產豐富,吸引多種多樣珍稀的鳥類如白鷺、青鶴、勺嘴鷸等到此棲息。
白海豚與紅樹林共同繪就了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不僅描繪出海洋生態文明的美麗圖景,更生動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
“海洋牧場”助力產業升級
8月16日上午,2024年“鮮美湛江”海鮮美食放送季活動暨湛江開漁儀式在湛江招商國際郵輪城舉行。上千艘漁船,在碼頭一字排開,整裝待發......時隔3個半月的休漁期,漁民們再次登上闊別已久的漁船揚帆遠航。
“希望大家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一起來湛江看白海豚!”粵霞漁80066船主楊觀玉也是今天出海的漁民之一,他告訴記者海洋生態環境跟他們的收成息息相關,每次出海收穫的鮮美海鮮直接供應到當地商鋪裡,供市民嚐鮮。
“漁文化”是我國農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的漁業發展孕育了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如今,隨着漁業的轉型升級,現代化海水養殖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在南海碧波之上,深海養殖平臺“恆燚一號”的一個個養殖網箱猶如一個個聚寶盆,隨着養殖人員緩緩收起漁網一筐筐肥美的海魚浮出海面。
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耕耘多年並屢獲豐碩成果。恆興集團黨支部副書記、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金鯧魚分會秘書長周劍熙介紹道:“我們選育的‘中興1號’是國家認定的首個南美白對蝦抗病新品種,填補了國內南美白對蝦種蝦的空白。”在抗弧菌新品系選育的關鍵性突破中,恆興集團不僅提升了蝦的品質和產量,還成功破解了蝦種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
文|記者 劉泳希圖|記者 溫澤廣(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