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柯收賄證據確實薄弱

民衆黨抨擊檢方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要求北檢說明。圖 爲民衆黨主席柯文哲(中)28日下午離開家門搭車外出。(姚志平攝)

北檢偵辦民衆黨主席柯文哲過程中,不斷有媒體搶先泄露案情,引來司改會痛批「偵查不公開原則形同虛設」,民衆黨也怒轟黨、檢、媒三箭齊發,政治辦案毀滅人設,律師出身的總統府資政謝長廷也打破沉默點評,直言就法律而言,收賄的證據確實薄弱了一點,甚至指出在押人4個月後交出這樣的起訴書,未來發展,可以預見必然爭議迭起,牽動政局變化。

謝長廷昨在臉書發文更不諱言指出,在臺灣有時被起訴並不是因爲有罪,而是因爲輿論認爲有罪,所以製造「輿論審判」變成法庭鬥爭的重要一環,更稱司法公信力低落也是社會亂源之一。

民衆黨28日也火力齊開,除痛批起訴書還把一堆與案情無關的個人隱私放進起訴書,毀人人格,侵害人權外,更怒轟檢方違反偵查不公開,致使柯文哲開庭時資訊不對等,只能捱打,且起訴書內容與特定媒體報導內容幾乎一字不漏,點名北檢勢必要有所解釋與迴應。

民衆黨立委張啓楷昨說,北檢偵辦柯文哲過程中嚴重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更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現在大家只要對照起訴書的內容,還有《鏡週刊》之前的報導,就能發現太多內容都在起訴之前《鏡週刊》就已獨家報導,這很清楚就是泄密,違反偵查不公開的鐵證。

民衆黨團主任陳智菡也表示,半年來《鏡週刊》週週有獨家,搶先揭露檢廉偵辦柯文哲的進度,卻非事實;更以窮盡一切人格毀滅的字眼,擠牙膏式的放出片面資訊,以引導輿論、未審先判。尤其起訴書、《鏡週刊》難以分辨。這真的是臺灣司法和媒體的最大悲哀。

陳智菡說,檢察官可能以爲「鏡檢(酸鏡週刊搶先檢方泄露偵辦內容)」神通廣大、可以指揮輿論殺人,司法再順勢補刀,結果根本沒有確實的人事時地物等證據。還把一堆與案情無關的個人隱私放進起訴書,毀人人格。

民衆黨立委林國成說,起訴書公開之後,反而認爲不公平的人更多,因爲起訴書內容空洞,缺乏有力證據,還援引不少與本案無關的資訊並釋出,這不是故意抹黑,什麼纔是抹黑?檢方別再推卸責任。

他痛批,綠營透過黨、檢、媒三箭齊發,打壓在野黨黨主席,還企圖消滅第三勢力,這意圖非常明確,透過政治辦案毀滅人設的作爲,國人都會看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