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榜單發佈,中國科大潘建偉等6089人入選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雄居2022中國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前三甲

哪些高校培養造就的中國高貢獻學者人數最多?哪些學者躋身中國大學教學學術貢獻能力最強學者行列?

2022年5月11日,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研究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正式發佈“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榜單,全國共有495所高校的6089名傑出學者入選,完整名單收錄於艾瑞深獨家撰寫、科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發行的《2022中國大學雙一流建設評價報告》。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師資力量最爲雄厚,國家級教學科研重大成果貢獻能力最強,有326位入選,全國最多,雄居校友會2022中國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榜首。清華大學255位,居第二,北大清華兩校入選人數遙遙領先於其他高校,榮膺“中國高貢獻學者搖籃”美譽。浙江大學178位,居第三;復旦大學165位,列第四;武漢大學147位,居第五;中國人民大學有141位入選,表現突出,挺進全國前七強。

引人關注的是,2000年以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等23項獎勵,全國最多,榮膺2022中國大學學術貢獻能力最強學者美譽。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11項,居第二;吉林大學孫正聿9項,居第三。曹雪濤、李德仁和李維安等學者各獲8項,並列第四;侯建國、黃伯雲、潘懋元、韓震和黃蓉生等學者各獲7項獎勵,並列第七。張伯禮、施一公、顧明遠、劉偉、李蘭娟、裘錫圭、陳曉紅、林崇德、田紅旗和陶文銓等學者各獲6項獎勵。

在國內首次提出“中國高貢獻學者”指標,爲科學客觀系統評價中國高校學者提供依據

爲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關於清理“五唯”等文件政策要求,弘揚與踐行中華文化自信,堅持中國大學評價工作正確輿論導向,2022年1月,艾瑞深雙一流建設評價課題組在多年開展“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遴選工作的基礎上,在國內首次提出“中國高貢獻學者”指標,引入校友會2022中國大學排名評價體系,堅決破除中國大學排名中唯論文、重理輕文等不良价值導向。

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遴選突出評價學者的教育教學水平、學術研究水平、創新質量和實際社會貢獻,選擇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獎勵、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專利獎等12項社會各界公認權威主流、具有標誌性代表性的指標作爲評價標準,遴選標準科學客觀統一,指標統計時間爲2000-2021年。

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主持人趙德國指出,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遴選以中國學者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系統性成就和貢獻爲基準,從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多個角度遴選中國高校的傑出學者,遴選指標均是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高層次人才評價的核心指標,對中國高校評價、培育和引進人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爲科學客觀系統評價研究分析中國高校學者的表現提供依據。

艾瑞深是得到社會各界認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大學評價研究機構。自2003年起,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Cuaa.Net)已經連續20年發佈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作爲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公信力、參考價值和創新力的中國大學排名領先品牌,是目前中國大學排名評價體系最爲科學系統全面、最爲客觀獨立透明、最符合國家政策要求與價值導向,評價體系框架與評價方法最爲穩定、評價指標和參評高校數量最多、中國價值觀主導的中國大學排名。

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注重社會貢獻,不與論文指標掛鉤

中國綜合大學排名創始人、艾瑞深雙一流建設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校友會中國高貢獻學者遴選完全符合國家第二輪 “雙一流”建設方針政策精神。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雙一流”建設堅決克服“五唯”。在建設動態監測中,不把帽子和論文數量等作爲監測點,加大質量、貢獻和內涵建設成效的監測。在建設成效評價中,突出質量、服務和貢獻,堅決摒棄數論文、數帽子的做法。關注代表作質量、高層次人才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及成果情況等,重點考察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投入、社會服務貢獻。

全國高校共有6089名學者入選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名單

統計顯示,在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榜單中,全國高校共有6089位學者入選,分佈在法學、工學、理學、醫學、農學、哲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文學和經濟學等12大學科門類,其中,2771位來自人文社會科學領域,3318位來自然科學領域,入選學者學科領域分佈合理、更爲廣泛。

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僅統計全國本科院校的入選學者情況,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由於辦學時間較短,情況特殊,暫未納入本年度學者的統計範圍。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入選學者中,部分學者已經過世,但他們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榮獲23項獎勵,榮膺2022中國大學學術貢獻能力最強學者美譽

哪些學者榮獲的國家級教學和科研獎勵最多?榜單顯示,在入選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名單的學者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榮獲23項獎勵,全國最多,位居全國入選學者首位,榮膺2022中國大學學術貢獻能力最強學者美譽。中國人民大學王利明榮獲11項獎勵,位居第二;吉林大學孫正聿榮獲9項獎勵,位居第三。曹雪濤、李德仁、李維安等教授各榮獲8項獎勵,並列第四;侯建國、黃伯雲、潘懋元、韓震、黃蓉生等教授各榮獲7項獎勵,並列第七。

艾瑞深雙一流建設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上榜學者均是2000年以來我國高校在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在各自學科領域內具有較大學術影響力的領軍型人才。另外,張伯禮、施一公、顧明遠、劉偉、李蘭娟、陳曉紅、裘錫圭、曹順慶、陳信元、房建成、鬱建興、林崇德、申丹、高文、譚建榮、陶文銓、田紅旗、王俊豪、王耀華、吳建平、徐勇、楊善林等教授各榮獲6項獎勵,躋身全國前二十。

北京大學雄居2022中國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冠軍,中國人民大學挺進全國七強

在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榜單中,全國共有495所高校上榜,2所高校上榜人數超過200人,9所大學的入選學者人數超過100人。整體而言,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教師國家級重大教學科研成果貢獻能力最強,86所雙一流高校躋身全國100強;浙江師範大學等17所中國雙非高校挺進全國百強。值得關注的是,有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落榜,在職教師的重大成果貢獻能力有待提升。

榜單顯示,2000年以來,北京大學師資力量最爲雄厚,培養和造就的中國高貢獻學者人數最多,國家級教學科研重大成果貢獻能力最強,有326位,雄居校友會2022中國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榜首。清華大學255位,居第2;北大清華是目前我國教育教學水平最高、學術研究水平最高、社會服務能力最強、教師教學科研貢獻能力最強的世界一流大學。浙江大學178位,居第3;復旦大學165位,列第4;武漢大學147位,居第五;上海交通大學144位,列第6;中國人民大學141位,居第7;南京大學131位,列第8;北京師範大學125位,居第9;中山大學96位,列第10。

浙江師範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雄居全國雙非高校首位,挺進全國前70強

統計發現,位居前列的雙非高校高度集中在經濟較爲發達的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相比,東部地區雙非高校高端人才集聚效應突出,在職教師的教育科研重大成果的貢獻能力相對較高。榜單顯示,浙江師範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各有22位入選,並列校友會2022中國雙非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第一。浙江工業大學20位,居第4;南京工業大學19位,列第5;福建師範大學18位,居第6;山東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各17位,並列第7;上海師範大學16位,居第10。

人文社科領域,北京大學第一,中國人民大學第二,北京師範大學第三

從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的學科領域分佈來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全國高校共有2771人入選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名單。其中,北京大學有184位學者入選,榮獲的國家級重大人文社科類教學科研獎勵成果最多,位居全國高校首位。中國人民大學136位,居第2;北大人大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水平最高、社會科學成果貢獻能力最強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106位,居第3;武漢大學98位,列第4;復旦大學96位,列第5;位列前10強的高校爲清華大學(93位)、南京大學(76位)、浙江大學(70位)、南開大學(69位)、中山大學(56位)。

自然科學領域,清華大學第一,北京大學第二,上海交通大學挺進前三

在自然科學領域,全國高校共有3318人入選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名單,其中,清華大學有162位學者入選,榮獲的國家級重大科技類教學科研獎勵成果最多,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北京大學142位,居第2;清華北大是我國自然科學研究水平最高、自然科學成果貢獻能力最強的大學,遙遙領先於其他大學。上海交通大學111位,居第3;浙江大學108位,列第4;西安交通大學77位,列第5;位列前10強的高校爲華中科技大學(73位)、復旦大學(69位)、哈爾濱工業大學(59位)、南京大學(55位)、天津大學(50位)。

整體而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綜合型高校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水平較高,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重大教學科研成果貢獻能力相對均衡,上榜的中國高貢獻學者人數相對較多。值得注意的是,以理科爲優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榜的學者人數偏少,排名未進入前20名,而且獲獎人員非常集中,潘建偉一人因其在量子物理領域的研究獲得23次大獎。出現上述的原因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長期採取專精小的辦學思路,師生規模與國內同層次高校相比小得多;另外理科相對於工科、文科而言,出成果的難度更大,出成果的高貢獻學者更少。獲獎統計高度集中於潘建偉表明中國科技大學在量子物理領域在國內高校處於領跑位置。

綜合類高校表現最好,體育民族政法等特色型高校上榜學者偏少

統計顯示,從校友會2022中國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上榜高校類型來看,綜合類高校上榜學者人數最多,佔據絕對的優勢地位,體育類、政法類、語言類、藝術類等單科型高校表現一般,上榜人數不到100人。與其他類型高校相比,綜合類高校學科多、辦學歷史長、辦學經費多,師生規模大,自然涌現高水平人才的機率更大。

在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中,綜合類高校入選的學者人數最多,有3013位,雄居全國各類型高校首位。理工類1321位,居第2;師範類686位,居第3。醫藥類336位,位居第4;農林類282位,位列第5。財經類182位,位列第6;藝術類81位,名列第7,語言類62位,位居第8;政法類58位,位居第9;民族類42位,位居第10。體育類26位,位居第11。

中國高貢獻學者4成扎堆京滬蘇高校,中西部地區高校表現欠佳

統計顯示,在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中,北京市高校入選的學者人數最多,有1445位,雄居校友會2022年中國各地區高貢獻學者排名首位,北京作爲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聚集了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等衆多世界一流高等院校,其他省市無一能與其抗衡。上海624位,位居第2;江蘇560位,居第3。北京、上海和江蘇三者合計約佔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總數的43.28%,可以看出三省市在全國高等教育中的優勢地位。湖北390位,位居第4;浙江327位,位列第5。廣東319位,位列第6;陝西315位,名列第7,山東241位,位居第8;四川212位,位居第9;天津203位,位居第10。

盛振文、溫濤、秦和、林東、楊雪梅等8名民辦高校傑出學者入選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榜單

引人關注的是,在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名單中,全國民辦高校共有7所大學的8名學者入選,分別爲山東協和學院盛振文、吉林外國語大學秦和、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溫濤、齊魯理工學院陳連璧、山東協和學院王桂雲、武昌理工學院趙作斌、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林東、黃河科技學院楊雪梅等學者,2000年以來,這些入選學者榮獲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獎勵。可見,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民辦高校在培養和引進人才方面成效顯著,培養造就了一批擁有全國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傑出學者,爲民辦高校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校友會2022中國大學高貢獻學者排名:

校友會2022中國高貢獻學者完整名單詳見艾瑞深校友會網。

微信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科學出版社視頻號

硬核有料 視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