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票房口碑雙豐收,同類型片新突破

《消失的她》自6月22日上映後,截至目前已突破7億大關,榮登2023年暑期檔票房榜第1名。

意想不到的劇情反轉、精心設計的伏筆、劇情高潮製造的情緒巔峰,令本作收穫了大量票房、口碑和關注度。不少觀衆甚至不惜二刷和N刷,去尋找第一遍觀影時未曾注意的細節。

故事內核的成功本土化

據導演陳思誠所說,本片改編自1990年上映的前蘇聯電影《爲單身漢設下的陷阱》。

但實際上,該劇本源自1960年法國劇作家羅伯特·托馬斯的戲劇《陷阱只爲一個人》,著名懸疑及心理恐怖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原本打算將該戲劇改編爲電影,最終未果。

之後,這部戲劇分別在1963年和1990年被其他的外國影視製作者改編爲電影《A trap for Lonely Man》。

該劇本講述了新婚男子丹尼爾·科賓向警方報告他的妻子失蹤了,稱她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的小木屋裡與他發生爭吵後衝了出去。三天後,當地的警察不以爲然,說她會在冷靜下來後回來的。

接着,彷彿驗證了警官的話一般,一位年輕的神父馬克西姆神父帶回了名爲弗洛倫斯·科賓的女子回到小木屋,但丹尼爾卻堅稱這個女人不是他的妻子,一場撲朔迷離的懸疑劇就此展開。

在基本的劇情脈絡和核心人物設置上,《消失的她》繼承了原本戲劇劇本和兩部改編外國電影的濃重懸疑感。但作爲出色的本土化電影,《消失的她》在很多地方下足了功夫。

首先,故事空間方面,《消失的她》將懸案發生地從法國小鎮和深山木屋改到了東南亞。

人物設置上,除了將何非的身份設置爲中國的潛水教練以外,更有趣的是,《消失的她》將原劇本中的牧師、藝術家的角色合併在了陳麥身上,令陳麥既成爲了與本案密切相關的核心人物(藝術家),又成爲了最終讓何非通向悔罪之路的“引導人”(牧師)。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其次,爲了轉移觀衆的關注焦點,製作人員將原劇名《爲單身漢設下的陷阱》改爲《消失的她》,將重心從男主角的“他”轉移到了“她”身上。

不僅如此,視覺呈現方面,海報也將鮮紅的連衣裙設置在惹人注目的中央位置,轉移了觀衆的注意力,從宣發階段便有意讓大家將重點放在李木子的“重重謎團”之上,進而削弱了大家對何非的關注。

另外,劇中假李木子蛇蠍美人(femme fatale)的扮相,也令觀衆對人物形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認爲威脅來自於真假李木子,而並不是身爲“受害者”的男主角。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然而,通過人物不斷揭露過去的細節,男主角和各個人物的真實樣貌被慢慢揭露,人物形象不斷被進行翻轉,最後達到劇情高潮。

總體來說,臨近結尾時,幾乎所有人物形象都與剛開始我們所認知的印象不同,真相令人瞠目結舌,故事和視覺上的“敘述性詭計”,顛覆了大家對故事和人物關係先入爲主的想象。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懸疑電影本土化在之前已有案例,例如《誤殺》、《誤殺2》,這兩部電影均以破10億的票房宣告成功。而這次《消失的她》也察覺到這一趨勢,在去掉了原作中的喜劇成分後,突出了原作的懸疑氛圍。

據陳思誠導演說,《誤殺3》正在積極籌拍中。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與《誤殺》不同的是,《消失的她》將影片氛圍做得亦真亦實,令觀衆產生處於謎團中央的迷幻感,夢境與現實、主觀與客觀的視角交織,令案件更加撲朔迷離。衆人彷彿進入了人物內部,與主人公何非一起尋找事件迷宮的出口。

CELL 1

PHOTO REEL 1A

CELL 1

影片色調上,當男主角“回憶”過去妻子李木子消失的片段時,影片色調以衝突的紅、綠爲主,暗喻何非這個角色的兩面性,在視覺上就爲故事真相埋下伏筆。

就本土化懸疑電影的票房口碑雙豐收的趨勢和觀衆們不斷N刷的現象來看,細節豐富、思維縝密、有創新性的懸疑影視作品越來越被觀衆所需求,觀衆們希望通過不斷挖掘細節伏筆來充分享受解密的過程,而在這一類型的製作上,對影視創作者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

敘事焦點的轉移與迴歸

記憶只是一種演繹,不是記錄。

諾蘭《記憶碎片》

實際上,男主角“假戲真做”,抽絲剝繭尋找真相,結果最終找到自己頭上的故事,已經在不少視聽作品中有過先例。

例如2000年諾蘭導演的影視作品《記憶碎片》,2002年的心理驚悚遊戲《寂靜嶺2》、2010的懸疑片《禁閉島》,男主角們都試圖尋找妻子(或妻子和孩子)逝去的真相,但最終發現殺死妻子的人就是自己。這樣的套路在過往作品中並不罕見。

類似作品的劇情高潮往往都在最後揭露真相的時候,即男主角們察覺到自己就是殺人兇手的時候。不過,《消失的她》在以往的套路之上又做了一層翻轉,將落點放在了李木子身上。

從劇情結尾我們得知,李木子在被何非關入海底籠中時,已經懷了身孕。而那天是他們的結婚週年紀念日,李木子當時想做的,正是將這個喜訊告訴何非。但不幸的是,何非對這一切並不知情。

在海底李木子和何非的最後一次互動中,李木子的三個行動使本片的情感達到了高潮。

一是她對何非作出了潛水時的求救動作“救救我”、“我不能呼吸了”,這是曾經他們“熱戀”時,何非教給李木子的動作;二,李木子在籠中舉着B超照片想要給何非看,奈何無法言語,她只能注視何非越遊越遠,而自己和新生命被永遠留在了昏暗的海底。

最後,李木子摘下氧氣面罩,仰頭看着何非帶着自己看的“海底星空”,自己斷絕了性命。

這三個行動沒有任何臺詞,全靠演員的肢體動作和音樂敘事完成,但已經在短短時間內將李木子的內心變化完全呈現了出來:剛開始,李木子仍然充分相信何非,依賴何非,認爲他能救自己出去,堅信何非不會加害於自己。

後來,李木子渴望能夠通過新生命喚回何非的人性,相信何非會回頭,救下自己和孩子。

但最後,當何非完全消失在深海之中時,李木子陷入了完全的絕望。她所能做的,只有將往昔回憶和自己一同葬埋,仰望海底星空,哀悼自己的無望付出和空虛愛情。

正如陳思誠導演所說,電影最後的彩蛋不是爲了洗白何非,而是希望各位觀衆慎重對待人生的每次選擇。李木子,就是因爲選錯了愛的人,被對方困在了永遠的牢籠之中。

《消失的她》的焦點人物在經歷了李木子→何非的轉變後,再一次回到了李木子。通過李木子的悲劇,電影完成了點題。

在人生的岔路口,亦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面臨着選擇:陪伴還是離開,愛還是不愛?是選擇一次次的包容,還是果斷離去?是選擇繼續做夢,還是認清現實?

《消失的她》討論的不僅是一段失敗的兩性關係,因爲抉擇這個行爲本身伴隨在我們人生中的每個時刻。

正如周濂所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希望在面臨選擇時,我們能夠不沉湎於回憶,認清現實,認清愛的真相,獲得屬於自己的真正幸福。

文|紫晶

圖|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