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起搏器大作用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545篇文章

張女士是位京劇刀馬旦演員,平日裡是能唱,能念,能做,能打,女將一枚,但是這大半年來張女士總是覺得“心裡不舒服”,偶爾也會有胸悶氣短,自己搭個脈貌似脈搏也有點“亂七八糟”。想着可能是近來練功辛苦演出頻繁,休息一下就沒事了,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在排練進行中突然頭暈眼花站不穩,這才感覺“出事了”,在同事的建議下來到醫院就診,查了24小時動態心電圖後,診斷爲“高度房室傳導阻滯”,並且夜間心臟有停跳現象,時間長達4.1秒,一般而言,3秒以上的心臟停搏,會引起心臟射血短暫的停止,影響心腦血管的供血,如果在白天,可能會引起頭暈、黑矇、甚至暈厥,心臟停搏發生在夜間睡眠狀態,雖然患者沒有症狀,但這也是非常危險的。醫生建議張女士可以安裝心臟起搏器。

張女士一聽心裡就急了,自己是個京劇演員,裝起搏器會不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影響啊?醫生又解釋道,考慮到張女士職業的特殊性,建議安裝無導線起搏器。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無導線起搏器?像張女士這樣的人羣適合裝無導線起搏器嗎?

心臟具有自主跳動的功能,每天跳動約10萬次左右,平均每分鐘60~100次,如果心跳過慢,人就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一過性眼睛發黑,神智喪失等情況,某些藥物雖能治療心跳過慢,但不能長期使用,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 植入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是一種植入於體內的電子治療儀器,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形象地說,起搏器就是“發電機+電線”,起搏器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的皮下,導線通過靜脈到達心臟。導線頭端的電極固定在心內膜上。起搏器工作時,脈衝發生器發放電脈衝,經電極導線傳到心肌,心肌感受到電脈衝產生收縮。所謂無導線起搏器,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導線的起搏器,起搏導線和脈衝發生器兩者合二爲一。

2019年無導線起搏器在國內驚豔亮相,相比於傳統的起搏器治療,無導線膠囊起搏器體積小,無需切開皮膚做囊袋,不必通過導線連接心臟,僅僅通過皮膚穿刺股靜脈的方法就可植入心臟內,發放脈衝,激動心肌工作。無導線起搏器植入爲微創手術,避免了傳統起搏器植入給患者帶來手術切口痕跡,同時也避免了導線及囊袋感染的風險,手術過程約半小時,術後併發症極少,對於身體活動沒有任何影響,兩天左右患者即可恢復正常生活。無導線膠囊起搏器只有1立方厘米的體積,且重量不到2g,預計平均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可以滿足患者進行3.0T高清晰度核磁共振掃描的需求。適用於有心室起搏需求但依賴程度低的人羣,也適用於某些特殊職業比如演員,舞蹈家,還有追求高生活質量和講究美觀的年輕人羣,或者年紀特別大的患者。

再說回故事的主人公,張女士在和家人商量後聽取了醫生的建議,擇期安裝了無導線起搏器,就如前面介紹的那樣,整個手術過程只有30分鐘,患者術後常規平臥6小時後就起牀活動了,術後第二天便順利出院。很快張女士就恢復了原有的工作和生活,重新回到了舞臺上。

無導線起搏器不但小巧,而且優點不少,真所謂小起搏器大作用。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老年心內科 陳麗靜

審稿:心內科 汪菁峰 副主任醫師

老年心內科 沈軍 副主任護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爲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