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成長記丨“一束光”打通空間信息“高速公路”

日前,吉利衛星、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等發射升空,中國“星鏈”藍圖逐漸展開,而衛星能夠進行空間通信傳輸離不開空間激光通信技術,南京英田光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田光學”)正是該領域的建設者。

空間激光通信是以光爲載波,自由空間或大氣作爲傳輸信道的通信方式,可以建立空空、空地、地地、星地、星間等完整的組網通信系統。

在英田光學,記者看到了第一代國內首款超小型激光通信天基終端,重量僅有0.765Kg、體積爲0.7U、功耗爲7W,適用於小型衛星將業務數據下傳至地面站,是公司研發的空間激光通信產品之一。公司副總經理餘婷介紹,該產品的特點是超小型、輕量化、低功率,解決了微納衛星激光數傳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2024年,商業航天作爲“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作爲衛星通信領域的重要技術,英田光學在2005年開始涉足空間激光通信技術,配合參與國家衛星激光通信技術攻關和產品研製,完成了第一代激光通信地面終端及專檢系統的交付。自此,英田光學正式邁入空間激光通信領域。2011年,公司助力“海洋二號”完成中國首次低軌衛星和地面雙向激光通信成功。2017年,公司完成第二代地面終端及專檢系統交付,助力實現“實踐十三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與地面之間雙向5Gbps的高速激光數傳。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硬實力。“英田光學在2018年底確立以衛星激光通信產業化爲下一步的發展戰略,此後我們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2020年,公司自主完成基於微納衛星的激光數傳系統在軌驗證,這是中國首次由商業航天企業自籌經費自主實現的在軌星地激光通信。”餘婷介紹,該項目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了微納衛星對地激光鏈路的捕獲和跟蹤、天基終端小型化、地基終端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解決了微納衛星激光數傳方面的卡脖子問題,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綜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公司圍繞空間激光通信核心技術已擁有專利56項,其中發明專利37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

近年來,激光通信技術發展逐漸提速,但在穩定建鏈、低成本研製、大批量生產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在餘婷看來,空間激光通信工程化應用面臨着諸多挑戰,而在產業化的過程中也孕育着巨大的機遇,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衛星激光通信將逐漸滲透到民用市場,如6G網絡的構建、天地一體融合網絡技術的發展等,這些都爲空間激光通信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當前,公司的研發團隊正在推進衛星激光通信載荷產品的上天驗證和產業化嘗試。今年,我們計劃擴大現有產能,現有辦公場所難以滿足。南京棲霞高新區協調有關部門爲公司在金港科創園二期規劃的新場地即將開始建設。”餘婷說。

企業感言:

隨着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在政策支持下,產業化、標準化將成爲必然趨勢。未來,英田光學將攜手行業夥伴、高校、科研院所等,深耕科技創新,不斷優化激光通信終端裝備製造技術,提升裝備質量標準化技術,推動設備生產規模化,探索激光通信技術在更多場景的落地應用,助推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何鈺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