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教育“突圍”記

川西北高原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正在大力實施教育強州戰略。在去年全州教育發展大會上,州東南部的小金縣被評爲全州兩個教育工作先進縣之一。

如何突破學生成才難、教師成長難、教育發展難的困境?小金的答案是,藉助“組團式”教育幫扶,以辦好高中教育爲突破口,重塑縣域教育生態。

近5年,小金縣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有160名本縣學生迴流,羣衆對“家門口”教育的認可度增強,小金找到了一條教育“突圍”之路。

破局——

以優質高中教育提振教育信心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教學質量不高,讓羣衆對小金教育提不起信心。全縣在讀學生約8000人,每年有1200多名小金學子到外地求學,家庭教育成本每年增加數萬元。

“我們深入分析、清醒研判小金教育發展困境後,決定以高中教育爲龍頭提振羣衆對小金教育的信心,扭轉生源流失的局面。”小金縣委書記姚奇傑說。

2018年,經過多次對接,小金縣引進四川嘉祥教育集團。嘉祥教育集團首批選派的6名優秀支教教師直接承擔了“嘉祥班”全科教學任務,全面實行嘉祥教育集團的教學方式、日常管理模式,推行備課組建設、班科分析會制度等。

3年後,首屆“嘉祥班”38人全部考上本科,小金中學本科上線人數首次破百。人們對小金教育的信心也逐漸回暖。

“引進嘉祥教育集團優質教育資源,開啓了‘組團式’幫扶小金教育的破冰之旅。”姚奇傑介紹,目前除了嘉祥教育集團,小金縣還有東西部協作的浙江德清縣千里馳援,省內金堂、新津兩個區縣“組團式”幫扶,四川省優質教育促進會資源強力入駐。

借鑑“嘉祥班”的成功經驗,小金縣整合教育幫扶資源,又創辦了初中和高中文科方向的“津金班”,成立阿壩州首個高中“藝術班”,擴大了“網絡班”,多渠道拓寬學生成才之路,讓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方式從“走出去”向“家門口”轉變。

“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讓羣衆相信,留在小金,孩子也能上好學。”小金中學掛職校長陳林介紹,小金中學成功創建“阿壩州引領示範性高中”,全縣中考前100名學生中,留在小金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

乘勢——

鍛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液氮大爆炸、香蕉變“鐵錘”……3月21日,小金縣營盤小學歡呼聲、驚歎聲此起彼伏,在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學校舉辦了一場氣象主題的科技節。科學教師楊剛纔用詼諧幽默的魔法秀讓學生們感受氣象科學的魅力。

作爲一名在阿壩州小有名氣的科學教師,楊剛纔摸索出了一套將鄉土文化融入科學教育的系列課程,每月一個主題、每週一個活動,學校的科學教育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走出大山,收穫了不少榮譽。

“要從根本上提升教育發展質量,重塑教育生態,必須推動優秀教師本土化、骨幹化,鍛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姚奇傑說。

因此,小金縣充分利用教育幫扶資源,建立“1+1+N師徒結對”定向培塑導師制,選派優秀教師跟崗鍛鍊,分批次、有重點地培養本土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同時,搭建名校成長共同體,建立縣內27所校(園)與嘉祥、新津、金堂、德清學校結對機制。

“和本地教師互相聽評課,一起教研、磨課是常態。”成都新津中學支教教師陳麗說,她和小金中學數學教師鄧濤是“結對師徒”,徒弟鄧濤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越來越得心應手,同時在德育管理上也進步明顯,已經成長爲骨幹教師。

“在‘組團式’幫扶團隊的幫扶下,本土教師在教學方法、學情分析、家校共育、課堂模式上均有了較大轉變。”陳林說,教師們更懂得如何上好課,執教“嘉祥班”的本土教師佔比從12.5%提升到78%。

爲激勵教師安心從教、終身從教,小金縣還設立800萬元的“小金教育高質量發展基金”,制定《小金縣鼓勵教師終身從教獎勵辦法》,定期表彰獎勵優秀教師,極大增強教師榮譽感、自豪感,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本土優秀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爲塑造良好教育生態提供了活力源泉。”小金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明剛介紹,“組團式”教育幫扶以來,小金縣1人獲評省級名師,3人進入省級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11人進入州級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102人入選州級學科帶頭人、學科骨幹教師。

激活——

重構縣域教育版圖

“組團式”教育幫扶攪動了小金教育的“一池春水”,激發出了小金教育人的育人智慧。一場從“借外力”到“通血脈”的教育改革開啓——讓優質教育資源在全縣所有學校之間流動,推動小金教育整體提升。

針對小規模學校多、底子薄的現狀,小金縣着手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和佈局優化。按照“支部就近、學段相同、以強帶弱、以城帶鄉”的原則,小金縣將全縣27所學校劃分爲6個片區,由縣城6所龍頭校(園)牽頭,成立校際共同體,構建黨建工作聯抓、優質課堂聯建、德育實踐聯育、平安校園聯創、優勢資源聯享的“五聯工作機制”。

比如,美心小學是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每週五的社團活動都會邀請成員校的孩子們參加,而營盤小學的科學教育是學校特色,在其帶動下,共同體學校也開始舉辦科技節。匯聚了最多教育幫扶資源的小金中學,又將幫扶資源輻射到鄉鎮學校,接收鄉鎮中學教師跟崗學習……

“在這樣的機制下,校際共同體互幫互學、資源共享,學校發展由‘各自爲政’向‘協同奮進’轉變。”小金縣教育局局長黃仁炎說,校際共同體極大限度整合了優勢資源,小金縣通過教育部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認定,義務教育階段連續4年被阿壩州評爲“高質量高均衡”。

春暖花開,小金川河畔,幾臺挖掘機、壓路機正在平整土地。這是正在建設的小金縣教育文化園區,園區內將新建一所標準化、現代化的高中,滿足羣衆在縣內選擇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面對人口變化趨勢,小金縣正在下一盤校點佈局優化的“大棋”。

“新學校很大很漂亮,還有各種社團活動,我參加了足球社團,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崇德小學合併到城關二小後,五年級學生羅加鴻說。

“現在能夠專注教學,雖然累點兒,但是很有成就感。”城關二小教師舒友美說,她原來在沙龍鄉小學教了20多年書,學校撤併時,班裡只有6名學生,一度沒找到教書的感覺。

2020年以來,小金縣審慎撤併初中1所、小學4所、幼兒園(幼兒教學點)7所,辦學資源持續優化。

“讓學校成爲當地最好的環境、讓老師成爲最受尊重的職業、讓學生成爲最受呵護的對象。”在阿壩州教育發展大會上,州委書記徐芝文表示。

姚奇傑介紹,小金縣將聚焦校點佈局優化、辦學條件優化、教師隊伍培塑、特色學校創建、教育質量提升、教學改革創新,實施“六大工程”,打造阿壩教育高地。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02日 第01版

作者:本報記者 歐媚 張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