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觀察 | 雙十一,小心購物節變成購物“劫”

· 2009年之前,11月11日還只是“光棍節”的代名詞;

· 2009年“雙十一”GMV5200萬;

· 2010年“雙十一”總成交額9.36億;

· 2011年“雙十一”總成交額達到了33.6億;

· 2012年淘寶商城正式更名天貓,“雙十一”成交額191億;

· 2013年天貓“雙十一”交易總額達362億;

· 2014年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達571億;

· 2015年天貓“雙十一”最終交易額達912.17億,

· 2016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24小時總成交額1207億;

· 2017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全天成交額達到1682億;

· 2018年天貓“雙十一”的最終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

· 2019年天貓“雙十一”成交總額達2684億;

· 2020年天貓“雙十一”總成交額4982億。

2021年,從10月21日開始的天貓“雙十一”已經進入尾聲,天貓數據顯示,從11月1日0點到11日0點45分,已有382個品牌在天貓雙11的成交額超過1億元。今年銷售總額能否破5000億?你又爲這場全球狂歡日做了多少“貢獻”?已經發展了12年的“雙十一”還是所有人共贏的消費狂歡節嗎?

經過12年的時間,“雙十一”早已不再是天貓專屬的購物節,而成爲了一場全民、全渠道參與的購物行爲。這一節日也一直在瘋狂與理性、宣導與質疑中不斷前行。“消費者在雙十一到底是獲利了還是挨宰了?”“雙十一再精明也玩兒不過商家套路”等每年都是被激烈討論的話題。

隨着我國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監管力度加大,網絡消費環境逐步優化,購物侵權行爲仍時有發生。近日,爲避免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中國消費者協會結合近幾年“雙十一”消費維權輿情及消費者的投訴情況,發佈了“雙十一”網購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保持清醒頭腦,科學理性消費。

1

不可迷信“低價”

得實惠要貨比三家

“雙十一”是商家歷時多年打造的“促銷節”,市場籠罩在“鉅惠特賣”“全年最低”“限時搶購”的宣傳迷霧當中,給消費者形成“買到就是賺到”的心理預期。實際上,根據中消協多年來的價格監測和消費者投訴顯示,一些商家“雙十一”促銷價格未必真實惠,有的商家使用的是“先漲後降”套路,有的商家設置各種花式“買贈”,實際到手價格與平時並無差別,甚至可能會是“全年最貴”。

中消協提醒:

消費者不可迷信“雙十一”的所謂“價格優勢”,購買前最好能提前瞭解價格走勢,做到心中有數,除非是長期跟蹤考察的商品,否則千萬不要單純相信低價宣傳而盲目跟風下單。

2

促銷規則套路複雜

下單前需看清楚

有消費者稱,“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紅包一毛五”。商家紛紛推出各種促銷手段吸引消費者下單,包括預售、紅包、滿減、優惠券等,一些促銷規則設計複雜,需要消費者“精打細算”才能理得清。

中消協提醒:

消費者要留心商家的促銷規則,瞭解各種優惠措施是否有“門檻”限制、適用的產品品類和範圍、能否疊加使用以及售後服務措施等。對於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標識不清以及明顯存在不公平條款的,建議慎重選擇,以免事後產生糾紛。消費者購買預售產品,還要明確預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時間及金額、商家的發貨時間、雙方的違約責任等重要事項。

3

限期商品謹慎囤貨

“剁手”前要巧規劃

面對“雙十一”全年“最低”的打折促銷宣傳,很多消費者喜歡下單囤積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中消協提醒:

喜歡囤貨的消費者要保持理智,按需規劃囤貨數量,避免一次囤貨過多造成浪費。建議消費者在“剁手”前先清理家裡的“存貨”,按需補貨。對於化妝品、保健食品、糧油調料、休閒食品等限期商品,更要杜絕衝動消費,儘量少囤貨或者不囤貨,防止很多囤貨還未拆封就已經過期,既給自身財產造成損失,也是對有限社會資源的浪費。

4

面對促銷短信騷擾

留證據可舉報

近年來,“雙十一”促銷期間營銷類垃圾短信呈現集中暴發的態勢,使消費者煩不勝煩,備受其擾。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規,未經消費者允許推送商業信息和廣告宣傳行爲涉嫌違法。

中消協提醒:

消費者面對經營者非法推送促銷信息,可保存證據並撥打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熱線電話進行投訴、舉報,共同遏制非法推送商業信息行爲,維護個人信息安全。

5

直播帶貨良莠不齊

圍觀時保持冷靜

當前,直播帶貨火熱,但一樁樁帶貨主播“翻車”事件也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吐槽,如主播誇大功效和用極限詞語誘導消費、銷售假冒僞劣產品、不按規定公示證照信息、引誘消費者進行私下交易以及售後服務無保障等。

中消協提醒:

中消協建議消費者面對主播的極力推銷,保持冷靜,剋制衝動,要儘量選擇信譽高、口碑好的直播帶貨商家進行交易。爲保障財產安全及交易記錄可循,不要脫離平臺進行私下交易,不直接轉賬、匯款至私人賬戶,以及通過點擊付款鏈接或者掃描二維碼等方式進行付款。

6

關注商家售後服務

有糾紛及時維權

消費者在購物時要提前瞭解商家發貨及退換貨政策,保存好聊天記錄、訂單信息、支付信息、促銷優惠截圖等相關購物憑證,並向商家索要發票或者收據。由於“雙十一”期間交易量的增加,可能導致商家不能快速發貨,快遞派送也會較平時慢,所以消費者要提前和商家明確發貨時間,購買急需品、生鮮食品等要注意避開物流高峰期。

中消協提醒:

消費者應仔細閱讀退換貨政策,瞭解所購產品是否享受七日無理由退貨,以及退貨運費由誰承擔等問題,收到貨後儘量當場驗貨,確認無誤後再簽收。發生消費糾紛時,要及時聯繫商家或者電商平臺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可以向經營者所在地的消協組織或者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伴隨着“雙十一”購物熱潮,“雙十二”和年終促銷季緊隨其後,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也應擦亮雙眼,合理消費。

編輯:李藝菲

校對:於瀟楓

審覈:葉冬

讓家庭健康產業惠及4.94億中國家庭

直播預告 |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你關注的都在這裡

2021-11-09

小家科普 | 洗護用品“99%殺菌”其實只是宣傳噱頭

2021-11-09

小家科普 | 有口好牙是長壽的第一步

2021-11-08

孟美岐身陷“第三者”風波,爲何她的道歉大衆不買賬

2021-11-08

今日立冬!快來查收這份溫暖

202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