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抽查香菜 12件中就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
芫荽(俗稱香菜)屬繖型花科蔬菜,常見於特色小吃或火鍋沾料。圖/消基會提供
俗稱香菜的芫荽常見於特色小吃或火鍋沾料,其獨特香氣讓許多人喜歡,也有人不愛。因過去國內外抽查香菜,常有農藥殘留情況,消基會爲了解現況,今年5月在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等六都的傳統市場購買共12件芫荽(香菜),其中有11件檢出不得檢出的農藥殘留,提醒消費者食用時,要特別留意。
芫荽(俗稱香菜)屬繖型花科蔬菜,原產地在歐洲地中海一帶,含有維生素A、C、B1、B2、K、胡蘿蔔素,以及豐富的鈣、鐵、磷、鎂等營養價值。消基會本次調查測試410項農藥殘留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農藥檢測,今天發佈結果。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次12件樣品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檢出的農藥殘留共28種,其中23種非屬芫荽或草木本植物類可使用農藥,其中也檢出今年4月1日已公告不得再使用的「陶斯鬆」(殺蟲劑),雖然緩衝期有一到三年,但這顯示農民可能對於用藥知識未有認知。
消基會指出,「陶斯鬆」與「甲基陶斯鬆」是國際間廣泛使用的有機磷殺蟲劑,常作爲環境用藥,用來防治蚊子、孑孓、蟑螂、螞蟻等,若吸入剛噴灑陶斯鬆地區的空氣,可能會產生各種神經系統的影響,例如頭痛、視力模糊、頭暈、噁心、腹瀉和心悸等情況,如果人類長期、過度暴露在這類藥劑中,也會危害人體的神經傳導,特別是嬰幼兒、孕婦等族羣。
消基會秘書長陳雅萍表示,雖然香菜一般用量少,但農藥、以及香菜富含的鉀離子容易被人體吸收,其殘留對人體還是有影響,因此本次特別做調查,也請消費者、政府單位特別注意。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表示,本次調查樣品都是在傳統市場購買,目前傳統市場較缺乏溯源,政府應追蹤不合格樣品來源,追查不合格原因,並輔導農藥的使用,改善產品品質。也應釐清殘留原因,針對可能的濫用、誤用或污染問題,提出相對應的栽培管理對策,並建立農民正確使用農藥的觀念,避免問題再次發生。
消基會也提醒消費者,清洗蔬果時採「浸泡」、「沖洗」、「切除」3個清潔步驟。將蔬果浸泡在水中約3分鐘,讓表面的農藥溶解,之後打開水龍頭,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蔬果,讓水流把殘留的農藥帶走,最後使用刀具切除蔬果的蒂頭、根部或表皮等不容易清洗的凹陷部位。在烹煮時,將鍋蓋打開讓農藥揮發,以降低殘留農藥風險。
此外,香菜容易枯黃、腐爛,也不易保存,消基會建議,挑選葉片與莖部顏色爲翠綠色、菜梗沒有斷裂者爲佳,若已經腐爛或發黃則不要食用。香菜鉀含量高,慢性腎臟病患者要注意食用量。
消基會檢驗長凌永健表示,這次12件香菜樣品有11件檢出農藥殘留。圖/消基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