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鴻鳴研究八大山人學術座談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辦
1月12日下午,由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印度尼西亞書畫院、《中華國粹》雜誌社聯合主辦“蕭鴻鳴研究八大山人學術座談會”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印尼書畫院四樓舉辦,來自印尼書畫界100餘人參加了座談,座談會由《中華國粹》雜誌社社長李浪木主持。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上,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阮淵椿主席代表印尼書協會和印尼書畫院致歡迎辭,並轉達了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榮譽董事長鬍素丹的問候。在致辭中,阮淵椿深有感觸地說:這是印尼書法家協會自成立以來,第一次邀請八大山人研究專家來此講座,讓八大山人這麼一位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大家深入認識,同時,也想通過這次座談,讓印尼的書畫創作接受更多的學術蒙養,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阮淵椿主席還對印尼書法家協會的基本情況向與會者做了簡要說明,希望通過此次座談,能加深與中國書畫界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著名學者、作家、畫家、八大山人研究專家蕭鴻鳴先生
▲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阮淵椿主席致歡迎辭
▲《中華國粹》雜誌社社長李浪木主持座談會
李浪木首先感謝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印度尼西亞書畫院胡素丹主席、阮淵椿主席、王玉斌院長的精心周到安排,讓座談會在雅加達能順利召開,並簡要介紹了蕭鴻鳴先生在近四十年中研究八大山人的學術歷程,對蕭鴻鳴先生幾部學術著作做了重點說明。李浪木談到:從新加坡到馬來西亞再到印尼,是一次學術之旅,更是一次親情之旅,把八大山人普及弘揚的同時,也希望通過八大山人學術講座,增進華人在海外的凝聚力,讓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文脈根深葉茂,源遠流長。
▲座談會現場
蕭鴻鳴先生在講座中,與大家分享了他多年來研究八大山人的心得體會,對八大山人的身世之謎做了撥雲見日的講述,深入解讀了八大山人在繪畫、書法、印章等諸多創作上留給世人的疑問。蕭鴻鳴說:八大山人是一座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印尼有2000多萬的華人,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部分的華僑沒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借印尼書法家協會和印尼書畫研究院的平臺和窗口,讓大家瞭解中國的現代繪畫之父-八大山人,讓八大山人的人格精神和藝術思想在海外得以弘揚,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蕭鴻鳴先生向胡素丹主席贈送畫作
隨後,在印尼書畫研究院三樓展廳,蕭鴻鳴先生爲與會書畫家們示範中國畫。早期,蕭鴻鳴先生以連環畫馳名畫壇,對人物造型的線條把握得非常精準、傳神,了了數筆,一幅水墨人物畫便躍然紙上,博得大家一陣陣掌聲。
▲蕭鴻鳴示範水墨畫
最後,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阮淵椿主席在總結時說:“蕭鴻鳴先生在身患重症肌無力的情況下,還刻苦深研八大山人,不斷出版著作,並走出國門,向海外弘揚八大山人,響應和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令海外華人動情和敬佩,通過此次講座和座談,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還會邀請更多的學者,走進印尼,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印尼發揚光大。
▲座談嘉賓集體合影
▲合影留念
活動期間,印尼媒體《環球日報》《印度尼西亞商報》對“蕭鴻鳴研究八大山人學術座談會”的舉辦作了整版報道。
▲印尼《環球日報》報道
▲印尼《印度尼西亞商報》報道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明末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後裔。明亡後削髮爲僧,後還俗,是一位非常有氣節的名士。繪畫以大寫意花鳥著稱於世。在創作上取法自然,筆墨簡煉,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也有很多畫家如揚州八怪、齊白石、潘天壽、張大千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八大山人的影響。
蕭鴻鳴,1959年出生,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著名學者、作家,八大山人研究專家。有關八大山人研究,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研究專著二十餘部,其學術著作《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榮獲2002年中國美術學最高獎“學術著作獎”,該著作現已被多家大學列爲博士生研究課程的教科書。蕭鴻鳴又是一位作家,出版有長篇小說《聖潔的狂僧——八大山人》《統一:康熙收復臺灣》《柳絮飛來一片紅》等,均都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供稿:李浪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