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聲援柯文哲疑熱傷害 醫揭2症狀恐嚴重中暑

多名小草到臺北地檢署門口,持手舉牌爲柯文哲加油。記者黃義書/攝影

近50名「小草」到臺北地檢署門口聲援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卻有人疑似出現熱傷害,醫師指出,在這樣高溫、水分攝取量少且情緒激動的場合,是有可能的,建議穿着淺色服裝、戴帽子、多喝水,如出現神智變差甚至行爲異常,代表處於嚴重中暑狀態,應儘速送醫。

檢廉偵辦京華城案,昨約談民衆黨主席柯文哲、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等4人,據悉柯文哲昨凌晨抵達臺北地檢署,檢方提出休息後偵訊,柯仍拒絕夜間訊問,檢方因認柯文哲涉嫌重大,有事實足認有串證之虞,若未完成訊問即任其離開,將使案情晦暗不明,而有妨害偵查目的,依法當庭逮捕柯文哲。

開業醫師、臺北醫學大學急診學科教授高偉峰表示,現在環境比較熱,確實容易中暑,一般熱傷害從輕到重大致可分爲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如果簡單診斷體溫超過40度、神智不清、行爲異常等,就代表處於中暑狀態,要儘快送醫;頭暈、頭痛、虛弱等則屬於熱衰竭症狀。

在這樣的陳抗場合,情緒相對高昂,加上氣溫炎熱、喝水量不足,的確可能出現熱傷害的狀況,高偉峰說,人體散熱機轉大致可分爲4類,分別爲輻射、蒸發、對流與傳導。

高偉峰說,人體約有5至6成的熱藉由這個途徑散熱,假設人體體溫37度、外界溫度25度,身體的熱能就會藉由輻射散出、外界溫度35度效果會減弱、外界溫度37度完全沒有輻射效果,當環境溫度大於37度時,熱能甚至會輻射傳遞到人體。

高偉峰表示,蒸發、流汗是重要散熱機轉,當環境溼度大的散熱效果就不好,如果有服用治療鼻塞、鼻水或腸胃道抗痙攣藥,會抑制排汗、讓流汗能力變差,慢性病用藥也可能影響,1克的水從0度至100度大概需要100卡,但1克的水從液態變成氣態,蒸發時會帶走540卡的熱能,所以蒸發是非常有效的散熱方式。

他說,對流指如果有環境中有風的流通,就比較不容易中暑。傳導爲透過接觸等方式傳遞熱能,例如地面經過高溫曝曬,一但坐在這樣的地上,熱能就可能因此傳遞到人體。

高偉峰提醒,如果能多補充一些水分,可以減少散熱情形,一般人在這樣炎熱的環境,建議至少要補充2500至3000毫升的水,同時也要避免進到大太陽下,服裝建議選擇淺色系的,黑色就避免,同時也可配戴有帽緣的帽子;如果情緒激昂、劇烈活動的產熱會增加,增加熱傷害風險,要儘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