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媒散兵遊勇 走向無大臺多中心
香港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指出,香港傳媒將走向無大臺、多中心,分衆媒體可採「散兵遊勇」的方式繼續存活。(中新社)
香港將於7月1日由警隊出身的李家超出任特首,在《香港國安法》下,香港新聞業該何去何從?29日在臺北的一場論壇,香港端傳媒前總編輯張潔平指出,香港傳媒將走向無大臺、多中心,分衆媒體可採「散兵遊勇」的方式繼續存活。同日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則呼籲,下屆政府應加強傳遞訊息的途徑,更主動以新聞稿以外的方法傳遞訊息。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28、29日線上舉辦「2022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在29日下午專門探討中共新聞管控及香港傳媒的未來。
端傳媒前總編輯、Matters平臺創辦人張潔平指出,隨着《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港媒關閉,「大臺」已經不存在,「因爲有大臺、有中心,就愈容易被幹掉」,現在香港傳媒有走向無大臺、多中心的必要性。
張潔平說,香港正處在集權的陰影中心,面對非常嚴酷且會持續很長時間的審查,維持「be water」的狀態很必要;她指出,媒體的受衆仍然非常分衆,若能在分衆媒體擁有千名堅實閱聽者,也足夠維繫生存。
張潔平說,有些技術和市場的條件正在成熟,譬如端傳媒推出訂閱制5年來已累積約5萬訂戶,即便香港民主派媒體都沒了,有些KOL(意見領袖 Key Opinion Leader)仍能靠羣衆募資方式維持;而現在一些平臺也開始調整,願意將更多的廣告利潤分成給作者,這對創作者而言是個利多,「以散兵遊勇的方式,有資源地活下去」。
對於如何防範中共大外宣及「在地協力者」,《文匯報》前副總編輯程翔指出,語言反映立場,應該要避免直接使用中共的語言用字,譬如觀察俄烏戰事有無使用「侵略」一詞;他認爲中共的強大和國際統戰攻勢,正改寫國際社會的道德行爲準則。
張潔平認爲,要警惕日常生活中的中共官方話語,媒體在引述時應加上引號,不然「語言背後的權力邏輯就會進入腦子」;對於在地協力者,她認爲既要防範,但也要思考怎樣才能不傷害原本的核心價值,「如果直接把代理人消滅,對社會的破壞也是很驚人。」
另據香港01報導,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29日回顧本屆港府表現,直言反送中運動和疫情是前所未見的挑戰,並抱怨市民從不同社交媒體等非政府渠道取得資訊,有時只擷取片面之詞,「我講了15分鐘,但只cap了我一句」。他呼籲下屆政府應加強傳遞訊息途徑,更多外出推銷香港和重建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