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國兩制”爲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製度支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近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正式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決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針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決定》提出“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和“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等一系列部署。
7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香港新質生產力研討會上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因地制宜是落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詞。因地制宜就是要結合新質生產力與地區的特點,按照自身的優勢和實際情況抓準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做到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形成良性競爭與合作關係,發揮協同效應。香港要認清自身最根本的競爭力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
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與企業的協助。香港中國企業協會資訊科技行業委員會主席孟樹森表示,新質生產力和實體經濟發展都需要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在港中資企業要做好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爲香港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在港中資企業也要做科技創新的突破者,在港中資企業體量大,資金充足,應該爲香港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除此以外,在港中企也要增強產業鏈整合能力,促進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跨越,打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環。
陳茂波指出,在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下,香港自由港、法治體制以及高度國際化的特色就顯得更爲突出。香港的資金、貨物、人才、資訊以及數據自由流動,擁有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以及高等教育制度。作爲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也匯聚了全球最頂尖的金融機構和人才。這些都是香港發展的優勢所在。
陳茂波進一步表示,香港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以及生命健康科技等領域已經具有競爭力。數據、算力和算法是發展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三個要素,香港在數據方面有明顯優勢,一方面香港能便捷地獲取國際數據,另一方面在國家的支持下,內地的數據也可以逐步有序安全的跨境來到香港做研發用途。與此同時,香港數碼港也正在建設超算中心,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就開始使用。這些都有利於在香港進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發和訓練
據瞭解,在香港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在數碼港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該中心預計超最快可於2026年年初提供每秒浮點運算3 000千萬億次算力(petaFLOPS),相當於一小時可完成近100億張圖像處理。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也會撥款30億港元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爲合資格使用者按定價提供最高70%的資助。
而對於生命健康科技領域的發展,陳茂波表示,香港在發展藥物審批和管理的制度上也正在積極創新。香港今年將會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牀試驗所,吸引海內外生物醫藥企業在這裡進行臨牀試驗,在符合國家藥監局和國際標準下,讓內地以及國際的企業利用相關的數據支持有關的藥物在內地以及海外上市銷售。
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曾提到,香港要發展醫療創新樞紐,其中包括建立“第一層審批”制度,讓香港吸引更多海內外藥企選擇進行研發和臨牀試驗,成爲藥品審批的重要基地。
展望未來,陳茂波指出,香港要利用好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全方位的資金支持,加強企業和人才匯聚,爲創科發展提供動能。同時,香港也要不斷深化與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協作,發揮不同地方的相對優勢,通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及新田科技城等平臺爲大灣區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