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取景地肇慶封開:當中秋遇上淘潭節,你絕不能錯過!

近日,一條題爲《恭迎各位“天命人”,跟着悟空遊封開》的短視頻在朋友圈瘋狂刷屏,瞬間點燃了大家的熱情。

在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肇慶封開縣,除了有廣爲人知的《西遊記》拍攝取景地,還隱藏着一個璀璨奪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正等待着您來探秘。

(圖源:封開縣融媒體中心)

封開非遺寶藏大揭秘

截至2024年8月,封開縣以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已擁有59項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和民俗等方方面面。其中,省級非遺項目4項——五馬巡城、麒麟白馬舞、採茶戲(封開採茶戲)、封開山歌;市級非遺項目11項(含省級)——《狀元莫宣卿》、封開秋社(淘潭節)、白鶴歌舞、封開白馬茶製作技藝、封開杏花雞烹飪技藝、封開腐竹製作技藝、封開肉(魚)鮓製作技藝;縣級非遺項目59項(含縣級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3個縣級非遺項目——鯉魚燈舞、蚌舞、封開米酒釀造技藝,正蓄勢待發,全力向市級非遺的榮譽殿堂發起衝刺。我們滿懷信心與期待,相信它們定能憑藉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爲封開的非遺寶庫再添新彩!

封開,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正以其豐富的非遺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目光。讓我們攜手走進封開,共同探尋這些珍貴的非遺寶藏,感受那份源自千年的文化底蘊與魅力吧!

省級非遺項目:五馬巡城

省級非遺項目:麒麟白馬舞

省級非遺項目:採茶戲(封開採茶戲)

省級非遺項目:封開山歌

您是否已迫不及待?

想要一睹封開非遺的風采?

中秋佳節,

讓我們一同探索封開秋社(淘潭節)的奧秘!

封開秋社(淘潭節)作爲封開縣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活動之一,於2020年入選封開縣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於2021年入選肇慶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這一傳統民俗活動,以“社公”之名,深深植根於封開縣的各個村落之中,數量衆多,成爲村民們寄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美好願景的聖地。據2021年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封開縣內秋社(社公)的數量已達到了866個,足見其廣泛的影響力與深厚的羣衆基礎。

封開秋社之所以能在衆多民俗活動中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其鮮明的地方特色。這得益於封開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悠久的人文歷史,它們共同孕育了封開秋社獨特的文化內涵與表現形式。無論是莊嚴肅穆的祭祀儀式、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還是激昂歡快的舞蹈音樂,都充滿了濃郁的地域特色與文化韻味,使得封開秋社在文化旅遊市場中獨樹一幟,具有極高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而蓮都的淘潭節,作爲封開秋社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更是備受矚目。每三年一度的盛事,由十位村民輪流擔任的“潭首”或“潭頭”精心籌備,歷經三年的辛勤付出與耐心等待,只爲這一天的到來。從潭基的整修到魚苗的放養,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着潭首們的心血與汗水。當吉日選定後,整個村落便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悅的氛圍之中,潭首們引領着村民們共同投入到淘潭的準備工作中。

吉日當天,隨着晨光初照,潭首們沐浴更衣,心懷敬畏,進行祭拜儀式後,撒下茶麩以誘魚出潭。此時,竹排在潭中穿梭,鑼鼓聲震天動地,魚兒在水中歡騰跳躍,構成了一幅生動壯觀的畫面。村民們手持繒網,期待着豐收的到來。隨着捕撈活動的進行,一條條大魚小魚被捕獲上岸,滿載而歸的喜悅溢於言表。按照傳統習俗,村民們共同分享這份豐收的喜悅,並按照既定規則分配漁獲。

中午時分,整個華蘭村沉浸在一片喜慶與祥和之中。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舉辦着豐盛的宴席,邀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共享這難得的團聚時光。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佳餚美食,每一道菜都蘊含着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精彩亮點搶先看!

2024年封開秋社(淘潭節)在規模與內容上實現了全面升級,巧妙融合了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不僅成功傳承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還積極探索了民俗文化的創新發展之路。本次盛典爲觀衆精心打造了一場集視覺、味覺、娛樂於一體的沉浸式非遺體驗,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現代創意的碰撞。

港澳同胞也爲封開秋社(淘潭節)熱情打call!

這場非遺盛宴不僅贏得了本地居民的熱烈響應,更深深打動了港澳同胞的心,他們紛紛爲封開秋社(淘潭節)的盛況瘋狂點贊!

港澳地區的同胞們,藉助社交媒體、新聞報道等多元化平臺,密切關注着封開秋社(淘潭節)的每一個精彩瞬間。他們被活動中展現的深厚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以及創新的發展理念所深深吸引。無論是雙龍雙獅的巡遊隊伍,還是潭首淘潭的壯觀場面,都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他們紛紛表示,封開秋社(淘潭節)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精彩展示,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之旅;不僅加深了他們對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深刻思考。他們對封開人民能夠如此珍視並傳承自己的文化遺產,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讚賞。

更有港澳同胞熱情洋溢地表示,他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親臨現場,親身體驗這場非遺盛宴的獨特魅力。他們期待在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與內地同胞攜手並肩,共同領略傳統文化的風采,爲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