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膝相“惜”,“炎”重警告
作者 | 樑輝蒼 周婷婷
單位 | 柳州市人民醫院
前 言
費比恩塞伯林德納氏酵母(cyberlindnerafabianii),原名費比恩畢赤酵母,是一種從臨牀標本中分離出來的機會性病原體,在人類感染中很少有報道。近年來,由於造血幹細胞移植、實體器官移植、腫瘤化療、廣譜抗生素及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侵襲性真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由費比恩塞伯林德納氏酵母引起的感染逐漸被發現。現本文將報道1例膝關節發生少見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真菌感染的病例,從病原學診斷和臨牀治療過程進行分析,爲臨牀少見真菌感染診治提供思路。
案例經過
患者女,62歲,因“右膝疼痛7年”於2023年8月14日入院。患者2022年5月1日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膝腫脹疼痛,至外院行右膝關節液細菌培養檢出產朊假絲酵母菌,予行右膝關節鏡下清理術,術後置管沖洗關節腔、口服抗真菌藥物(具體不祥)等治療,病情穩定後2022年5月24日出院。出院後口服抗真菌藥物1月餘,自行右膝局部鍼灸治療。現患者訴術後右膝疼痛無明顯緩解,活動受限,於2023年8月14日收入我院關節骨病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未服用藥物治療,其餘無特殊。
入院查體:扶柺杖站立行走,右膝關節明顯腫脹,右髕前皮膚溫度微高,局部皮膚無潰破,浮髕試驗(+),髕骨活動度稍差,髕骨研磨試驗(+),壓髕試驗(+)。雙下肢肌張力正常,肌力5-級;皮膚淺感覺無明顯異常;雙下肢無發紺,雙足背動脈搏動觸及弱。
實驗室相關檢查:類風溼因子6.7IU/mL,空腹血糖6.22mmol/L↑,膽固醇5.39mmol/L↑,甘油三酯2.3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66mmol/L↑,C-反應蛋白55.78mg/L↑。血常規:白細胞計數7.12×109/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3.96×109/L,淋巴細胞絕對值2.29×109/L,紅細胞計數3.23×109/L.血紅蛋白濃度114.0g/L↓,血小板計數414×109/L↑。動態紅細胞沉降率(ESR)80mm/h↑,D-二聚體2.09ug/mL↑。
影像學檢查:右膝關節DR檢查可見骨質增生改變,顯示右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關節對位欠佳,周圍軟組織腫脹,見圖1。MRI提示右膝關節軟骨損傷(四級),慢性感染改變。見圖2。
圖1 右膝關節DR檢查
圖2 右膝關節MRI檢查
微生物檢查:2023年8月25日行右側膝關節滑膜切除術、膝半月板切除術、膝關節遊離體取出術,術中見見膝關節滑膜增生明顯,呈凍膠樣改變,關節液淡紅色血性。抽吸關節腔積液約10mL注入血培養瓶送檢一般細菌培養,並直接留取10mL送檢做真菌培養。
血培養經20小時後報陽,直接塗片革蘭染色鏡下可見真菌孢子(圖3)。將血培養瓶轉種至BA及SDA平板,培養24小時後生長出奶白色光滑的酵母樣菌落(圖4)。菌落經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儀(Auto ms1000)鑑定爲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Candida fabianii),分值9.161。真菌培養在72小時後SAD平板上亦長出奶白色光滑的酵母樣菌落(圖5),藥敏結果見圖6。
圖3 革蘭染色X100
圖4 BA平板經24h培養
圖5 SDA平板經72h培養
圖6 菌株藥敏報告
診治過程:患者術後予頭孢唑林及米卡芬淨靜滴抗感染,予術區冰敷治療減輕炎症反應,減輕疼痛及促進消腫。經治療後傷口癒合良好,右膝功能恢復良好,於2023年9月12日出院。出院後定期門診複查,醫囑口服伏立康唑三個月。
案例分析
感染性關節炎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其中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關節炎並不常見。真菌性關節炎是一種罕見但破壞性很強的感染,病程進展慢且無明顯的全身性症狀。
關節真菌感染常見於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病原菌主要以念珠菌和麴黴菌爲主。本例患者爲老年患者,有右膝疼痛7年的病史,病程遷延較長;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具備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有文獻報道臨牀實踐證明Vitek 2 YST鑑定卡會將法式塞伯林德納氏酵母鑑定爲產脘念珠菌,MALDI-TOF MS技術鑑定對少見真菌的鑑定更爲準確。該患者曾在2022年外院住院期間右膝關節液細菌培養檢出產朊假絲酵母菌,由次推測,此前檢出的產朊假絲酵母菌極有可能爲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
對於膝關節真菌感染的治療,治療方法主要由局部和全身抗真菌治療,以及外科治療,常用的抗真菌藥物有兩性黴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等。本例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體外藥敏結果顯示,其對棘白菌素類、兩性黴素B及唑類藥物MIC值較低,患者在進行膝關節手術後予米卡芬淨進行治療,傷口癒合良好,右膝功能恢復良好。
知識拓展
隨着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少見菌及罕見菌逐漸被檢出及報道。關於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引起的感染,近年來的報道也在逐漸增多。
文獻資料顯示,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可引起心內膜炎、腹膜炎、尿路感染、導管相關性感染、敗血症、顱內感染以及新生兒感染。由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引起的膝關節炎鮮有報道,需與膝關節結核、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膝關節布氏菌感染及膝骨關節炎相鑑別。
真菌性膝關節炎患者存在血沉和CRP中度升高,但缺乏特異性。關節液真菌培養是本病明確診斷的主要手段,由於關節液中含菌量少,實驗室可通過血培養等培養手段,提高其陽性率。
對於膝關節真菌感染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症狀、根除感染、預防關節損傷和恢復關節功能。文獻報道抗真菌藥物聯合外科治療對大多數病例有效,早期清創能夠迅速改善病情,提高治癒率,抗真菌治療療程可根據免疫損傷、關節類型和清創的充分性來確定。
案例總結
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是臨牀少見的條件致病性真菌,由其引起的膝關節炎發病率低且症狀往往無特異性,臨牀常常容易誤診和漏診。對於關節反覆疼痛慢性腫脹者,應考慮真菌感染的可能。目前,關於費比恩賽伯林德納氏酵母的研究資料較少,對其藥敏及致病因素尚需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安鵬名,孟東浩,孟增東.真菌性關節炎的臨牀特徵及診療現狀[J].中國感染控制雜誌,2023,22(03):355-361.
[2]甘娜,任玉吉,宋貴波等.法式塞伯林德納氏酵母菌致感染性關節炎1例及文獻複習[J].檢驗醫學與臨牀,2023,20(01):141-143.
[3]龔志兵,徐福東,許誌慶等.二期全膝關節置換治療膝關節真菌感染1例[J].中華關節外科雜誌(電子版),2021,15(01):126-130.
說明:本文爲原創投稿,不代表檢驗醫學新媒體觀點。轉載時請註明來源及原創作者姓名和單位。
近期視頻推薦
編輯:徐少卿 審校:陳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