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了一代中國人的意林毒雞湯,如今快給老外忽悠瘸了

遙想十幾年前,無數90後中小學生的作文素材都來自於讀(讀者)、青(青年文摘)、意(意林)這三大雜誌巨頭。

在那個學校嚴查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書的時代,讀、青、意不僅不會被劃入“違禁品”的範疇,還往往能夠成爲語文老師親封的嫡系期刊,旨在提高閱讀與寫作水平。

試問哪一位學到頭禿的學生家裡,沒有幾本讀青意呢?

畢竟在那個文娛貧乏的青少年時代,只要和教科書無關,連洗髮水沐浴露瓶子上的標籤都能抓過來細細品讀。

然而,當這批90後長大後,讀青意卻集體塌房。

有一句話說出了真相——

小時候喜歡看讀青意裡的笑話,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整本書都是笑話。

從90年代到2010年的這個階段,以讀青意爲代表的反思文學成爲一種主流文體。

說是文學,其實也就是一個故事配上一個感悟,通過各種案例、情感故事總結人生哲理,全加起來不過幾百字。

作爲罕見的學校推薦、老師嚴選、家長放心的課外書,讀青意在一定程度上撫慰過90後暗淡的青春,且經常提供800字作文引用素材,堪稱寫作的制勝法寶。

最著名的幾篇美文,當屬如下幾則:

《一定要洗七遍》:關於誠信,日本餐飲業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盤子一定要洗7遍。

曾有一名中國留子偷奸耍滑洗了五遍,被餐廳老闆用“專門的試紙”檢測出不達標後,當即被日本全國通緝,永不錄用。

還有一篇名爲《芬蘭:試卷背面有答案》的文章,作者通過和朋友交談,得知芬蘭公務員試卷的試卷背面都帶答案,但竟沒有一個考生會去看。

作者大受震撼,得出結論:芬蘭公務員太守誠信了,怪不得芬蘭這麼廉潔。

當時的讀者們讀罷這2則故事,也紛紛痛心疾首:原來中國落後,是因爲我們社會面不誠實守信,人民還總是撒點小謊。

還有經典的《美國剪斷高壓電線救麻雀》:美國曾經有一隻麻雀被五十千伏高壓電線纏住,慘叫引起路人注意,他們報了警,警察報告白宮,總統在半小時內作出決定,派專機撞斷了位於華盛頓的全國總電線,讓全國暫停電,救援人員花半小時救下了小麻雀。偉大的國家能爲任何小生命停下腳步。

這則故事令不少動保專家豎起了大拇指:善待動物的國家,絕對會善待自己的國民。

要論吃苦耐勞,有一篇《夏令營中的較量》如雷貫耳——

中日兩國孩子負重20 公斤徒步50 公里。

中國孩子的揹包質量太差,讓他們可以趁機偷懶。

而日本孩子哪怕生病高燒,也要堅持徒步不做逃兵。

中國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吃光了乾糧束手無策;而日本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飯,野外生存能力令人震驚。

雜誌頁中間的一句話更是駭人聽聞——

日本人已經公開說,你們這代孩子不是我們的對手!

此外,關於日本小學,還有幾則讀青意段子大夥兒可能也聽過:

爲了鍛鍊小學生的意志,不僅大冬天穿褲衩池塘冬泳,池塘裡還有蛇來鍛鍊他們的膽量。

這些教育小故事,曾令無數90後學生羞愧得低下了頭,也讓中國家長焦慮爆炸,加深了對娃施行吃苦教育的思想理念。

讀青意還告訴過我們,日本企業管理層會自己擦洗廁所,裡面的衛生水平要達到馬桶水都可以直接喝的地步…

這個故事的主角,在各種版本中輪着換過好幾個,但是最出名的還是野田聖子,曾任日本總務相,她作爲職場新人洗廁所的勵志故事,樹立起了人們對於日本工匠精神的仰望——

原來刷廁所,也能刷到喝馬桶水的程度,至此,已成藝術。

(友情提示:切勿嘗試,根據馬桶構造,吸水管到馬桶那塊是U型互通的)

還有“青島良心下水道,德國百年油紙包”的故事也廣爲流傳——

每當夏季暴雨如注,一些中國城市“望洋興嘆”時,青島市“德國良心下水道”的故事總會如約而至,一百多年前的德佔時期,德國人以最先進的雨污分流理念和工業技術修造了青島的排水系統,此後青島成爲“中國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靠的就是德國人一百年前留下的排水系統。

這不僅令德國製造=精準工藝的印象深入人心,還順便吹了一波德國人的誠信精神:

據傳在2010年時青島市在維護德國修建的下水道時,德國工廠那邊都能在電話裡指揮着找到密封的油紙包包着的仍鋥光瓦亮的配件。

可以說,這些被一代人倒背如流的經典美文,在90後們年少對整個世界懵懂無知的時候,奠定了一定的認知世界的基礎;也令無數尚未走出國門看世界的國人,展開對外國的種種幻想。

隨着互聯網與智能手機的普及,這些紙質雜誌早已經風光不再。

但不知哪一天開始,當人們回首曾經喜歡的離奇故事和心靈雞湯,卻突然發現,以前的內容竟然如此反智和荒唐。

時至今日,一場“讀青意鞭屍運動”,正在網路轟轟烈烈地展開... ...

必須要說明的是,其實這些玩意,即使放在上世紀,也不乏社會面的質疑之聲——

早在1994年3月5日,也就是《夏令營的較量》刊載在《讀zhe》雜誌1993年11月刊、引發社會轟動不到半年時,《北京青年報》的副總編就曾在其報紙的週末版頭條上,刊登了一期名爲《杜撰的較量——所謂日本孩子打敗中國孩子的神話》的文章。

在這一篇文中,當年的作者就用了多條翔實的證據,啪啪打臉“日本夏令營”文中的種種神論——

所謂的負重20KG徒步100公里根本不存在。

實際重量是文中的一半,徒步的距離也只有20來公里;

這篇文將中國孩子嬌生慣養、和日本兒童形成鮮明對比等觀點逐個擊破,反駁得有理有據,堪稱最早一批的“拷打文學”。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還頗具前瞻性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我們總是在反思,而往往又是錯誤地反思或犯反思的錯誤。”

當年尚且如此,如今更是時過境遷,尤其這幾年,人們真正目睹、加之不少留子也親臨了諸多西方世界的混亂,這才發現,曾經的“燈塔”,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強力的電燈泡。在其背面站滿了小偷、毒販和虛僞的政客。

至於讀青意這種充斥着自卑和媚外,嚴重脫離實際的產物,如今更像是一本本笑話大全,出於樂子人的整活兒和報復心態,故而頻繁從故紙堆之中翻出,供人“拷打”:

槽點1:脫離現實,胡編亂造

一個在國外發生的善舉故事,讀青意就可能將其提升爲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標杆,甚至有些故事已經嚴重脫離人類社會目前科技水平所能解釋的範圍——

比如因深感澳大利亞人講衛生樹新風的號召,短短200年內,澳洲蒼蠅就完成了變身蜜蜂的“物種轉換”。

蜜蜂:我謝謝你啊!

槽點2:文化自卑,按頭反思

讀青意的很多故事都有諸如“中國 vs. 外國”的二元對立框架——

“外國”往往描述爲“先進、理性、自由”,而中國則是“落後、保守、死板”。

在這個框架下,故事的終點已經不在於真正的文化差異,而是爲了服務某種預設的價值觀或反思。這也就可以解釋,爲何讀青意小故事往往採用極端化的對比來製造衝突,即使杜撰,也勢必要描繪出一幅幅“中必輸”的名畫。

槽點3:邏輯感人,自相矛盾

不過,這仍然無法解釋,爲何“外國父母散養孩子”和“外國父母陪伴孩子每時每刻”,這兩種在邏輯上明明矛盾的說法,卻散落在不同的讀青意體故事中,並且全部試圖給國人好好上一課?

我都能隨口編出幾則讀青意體,這不就是:

“德國人很嚴謹認真,不像中國人那麼散漫”

“法國人很浪漫自由,不像中國人那麼死板”

“中國人溺愛孩子,外國人注重挫折教育”

“中國人打壓孩子,外國人注重鼓勵教育”

總而言之就是捧一踩一,正着說反着說,中國都是輸麻了... ...

於是,衆人都鬨笑起來,網路內外都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德國良心下水道,美國霸氣小護照;

日本馬桶水能喝,紐約下雨不會澇;

日本街頭很乾淨,英國地鐵看書報;

溫情執法擡槍口,美國看病不花錢;

印度醫療全免費,阿富汗發大別墅;

歐美沒有流浪漢,美國無愛國教育;

日本超神夏令營,一無所有有自由;

西方最講契約論,日本有工匠精神;

日本教育就是好,澳洲蒼蠅變蜜蜂;

全國停電救麻雀,落櫻神斧華盛頓;

人人持槍他不亂,伊拉克民主陣痛;

日本盤子洗七遍,地震中的父與子... ...

然而,這些爲了吹國外寫出的爽文,當事國自己都不敢這麼吹。

更何況,如今的中國,正在成爲“反向讀青意”的主角... ...

今年以來 TikTok 上播放量巨大的中國幼兒園日常,令一羣老外驚呼。

畫面中,這些中國兒童在幼兒園進行烹飪、編織、園藝等兼具藝術與技術性的學習活動。

以至於現在海外對中國孩子的新刻板印象,已經變成了中國小孩人均能做滿漢全席,雜技武術花活一堆,其中還蘊含着神秘的東方力量。

而他們反觀自己家娃,居然在學人類的96種性別,美國的幼兒園甚至正在遭受槍擊,屬於是還沒摸到起跑線就已經被二維化了...

中式教育,就這樣從曾經的落後“填鴨”模式,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洋彼岸的教育神話。

不過這些在 TikTok 上圍觀中國的外國網友,只能算是理論派,駐紮在 YouTube 的一部分外國博主,纔是身體力行跑來中國、以進行肉身辯經。

除了最近流行的“144小時特種兵”之外,還有許多旅居在中國的外國人,用實踐行動證明中國的先進性。

比如英國網紅Jason,分別從地鐵、基建、市容市貌、物價、流浪人口等等社會問題入手,論證中國如何全方位吊打美國。

時至今日,他的主頁已經被有關中國的視頻鋪滿了,你能看到一行大大的“China is winning”—— 中國贏麻了。

這種360度彩虹屁的程度,連讀青意看了都要集體改文章。

還有曾經中國大拆大建的時候,其實各地都存在一些強拆亂象。

當時國人無處說理,曾在某些輿論的引導下相信西方那邊真的是絕對民主:

所謂“自由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結果當中國釘子戶的照片傳到國外,一張片面的照片,卻引來老外一片豔羨之聲:

還有被某外媒抹黑中國成“控制人們言行舉止”的信用分制度,被曾用來製造“恐怖中國”形象;國內還有人整活做了個信用分APP。

結果近兩年,許多被犯罪搞得快崩潰的老外聽說後,反而豔羨不已,紛紛點頭說犯罪者就應該被這樣懲罰,以至於拉高到了最明智的制度的高度。。。

當時有人整活惡搞了箇中國信用APP,不少老外信以爲真

類似的例子還有挺多。

不過從這些大家應該就能看出來,這種片面解讀、無底線讚美他國、反思自己國家,構成了《讀青意》的底層邏輯。

說白了,當普遍生活得不太幸福,或是缺少意義感時,便會向外求索,構思一個心目中理想的烏托邦。

而現實中一個具體存在的國度,往往就被拿來承載着這樣的投射。

但真實的世界,還得自己走出去,用腳步丈量。

在這裡,我只願世界再無讀青意。

本文系原創發佈,作者:富強耗材祥子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