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突然發現,似乎中國人對世界大戰的理解與他們不一樣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人類各羣體間暴力衝突的最高形式。
縱觀全人類的歷史發展,戰爭幾乎是與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相伴而生。
從人類誕生一直到今天,全世界或大或小的戰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就戰爭形態而言,世界大戰無疑是人類戰爭的最高表現形式。
20世紀,人類世界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無數生靈塗炭,人類文明遭遇浩劫。由於戰爭頻發,20世紀的時代主題也一度被認爲是戰爭與革命。
然而,對於世界大戰的一系列認知和理解,中國和西方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
西方突然發現,中國人對世界大戰的理解與他們不一樣。
一、西方人視野中的世界大戰
這裡提到的西方,不僅僅是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與文明的概念,大致可以理解爲西歐和北美髮達國家爲主體的基督教文明世界。
毋庸諱言,西方率先進入了現代化,開啓了人類工業化和近代化進程。
但西方的崛起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全程伴隨着血腥的屠殺與野蠻的殖民擴張。
他們利用先進的交通和通信工具將全球聯繫了起來,開啓了第一波全球化進程。
他們利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廣大亞非拉國家封閉的國門,在全球大肆侵佔殖民地。
他們還利用廉價商品和貿易優勢進行商品和資本輸出,從全世界掠奪資源。
通過對全世界人民敲骨吸髓般地剝削,西方實現了發達。
然而,西方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彼此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彼此互相撕咬是常態。幾個匪幫之間利益分配不均以至於矛盾無法調和之時,就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衝突,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即歷史教科書上所說的“帝國主義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均衡”。
就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言,德國作爲後起之秀,國家統一併崛起爲世界一流強國之後,全球的殖民地已經被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瓜分殆盡,不甘心跟在英法後面撿剩飯的德國最終挑起戰端。
就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言,經過幾十年發展實力迅速恢復之後的德國,不願意繼續受制於英法主導的凡爾賽體系,最終再度發起了戰爭。
兩次世界大戰都起源於西方國家的內鬥,然後才向全世界蔓延。西方對於世界大戰的看法都基於此。
在西方人的思維當中,中國在世界大戰中的“存在感”並不高。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人眼裡,世界大戰就是西方陣營內部的“內戰”,與中國無關。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中國正處於北洋政府統治時期,雖然沒有直接派軍隊參戰,但也有幾十萬中國勞工遠渡重洋,去往歐洲戰場爲同盟國提供挖戰壕等後勤服務,戰後理所應當享受戰勝國待遇。
但西方人卻有意無意漠視甚至忽視了中國的貢獻,在巴黎和會並未給予中國應有的地位,此次外交失敗也直接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實實在在的東方主戰場。
在這場世界人民聯合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當中,中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即便羅斯福、丘吉爾等人,也不得不欽佩中國的貢獻:“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美國飛虎隊前隊長韋恩·約翰遜也說:“毫無疑問,中國人民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如果沒有中國人民取得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也就不會有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然而,戰爭勝利之後,出於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偏見,西方人再次選擇性忽視了中國的貢獻。
換句話說,在西方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話語敘事當中,中國並不是一個主要角色,唱主角的依然是西方國家。
比如,他們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定義爲1939年希特勒閃擊波蘭。
但事實上,中國自1931年“918”事變開始,就已經開始了反法西斯鬥爭。
他們把阿拉曼戰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戰役等視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全然無視中國戰場的進程。
而且,中國爲了贏得戰爭的勝利,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西方人也是充耳不聞。比如西方人人都知道納粹德國的暴行,同情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苦難,但對發生在中國的南京大屠殺卻缺乏瞭解。
在張純如女士的著作流傳之前,許多西方民衆甚至都不知道這一重大歷史。
西方人在思考和論述世界大戰的相關話題之時,選擇性地忽視了中國。
更重要的是,西方人理解的世界大戰,無論勝負對自己的國家的影響都不是毀滅性的。
因爲世界大戰是西方人的“內戰”,所以無論怎麼打,打得如何慘烈,最壞的結果也就是割地賠款,不會出現文明的覆滅和歷史的斷裂。
比如德國,雖然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戰後也受到了極其嚴厲的懲罰,但若干年之後還是與其他西方國家實現了和解,重回西方發達國家行列。
他們再怎麼打來打去,基督教文明也不會斷絕。
換句話說,他們對世界大戰的“危機感”沒那麼強。
這一點,與中國存在巨大差異。
二、中國人對世界大戰的理解和認知
中國人對於世界大戰的認知和理解,與西方人存在巨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既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
從歷史上看,中國人對於世界大戰的理解,遠比西方人複雜得多。
西方人理解的世界大戰,就是那兩次大戰。而中國人實實在在感受到的“世界大戰”卻不止於此——西方世界的列強,多次聯合起來侵略中國。
從英法聯軍到八國聯軍,近代的中國人多次遭受西方列強的聯合侵略。
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更是整個西方世界打進了中國。
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心底裡,難以抹去的傷痛。
再從文明的角度看,中國人認爲一旦在世界性的戰爭當中失敗,中國將會面臨文明絕種的危險。
衆所周知,作爲一個文明型國家,中國就是一個“僞裝成國家的文明”。
中華文明與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多個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性。中華文明講究海納百川,求同存異,樂意與不同的文明形態和睦共處。
但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是一種“上帝與撒旦對立”的一元文明,信奉的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文明觀,與之差異的文明之間,必然會爆發文明衝突。
因此,一旦中國在與西方爲首的世界大戰中失利,結果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在中國人看來,世界大戰就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絕對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
一旦失敗,等待我們的將會是亡國滅種的風險。因此,中國人對於世界大戰的憂患意識,遠比西方人要強得多。
尤其在全球力量對比東昇西降日益明顯的今天,中國人對世界大戰的理解和認知更加現實。
作爲一個“非我族類”的東方大國,中國的崛起被美國等西方國家視爲對其世界霸權最大的“威脅”。他們一直在尋找機會,聯合起來圍堵和遏制中國。
一旦常規的貿易戰、輿論戰等手段不奏效,他們聯合起來找一個由頭對中國開戰也絕非不可能。
對於中國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西方陣營的“世界大戰”,中國更是沒有半點可以退讓的餘地,這直接關乎民族和國家的存亡興衰。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與西方人對於自身與世界大戰的關係的理解與認知,存在根本性差異。
在一些西方看來,戰爭都是政府和軍人的事,與自身關係不大,即便戰敗了也不會太影響自己的生活,這是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氾濫的必然結果。
而集體主義觀念極強的中國人民,則有着西方人永遠難以理解和企及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熱情,以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豪邁英雄氣概。
在我們看來,一旦爆發世界大戰,每一箇中國人民都有義務保家衛國,都應該舍小家爲大家。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中國人民都是愛好和平的,我們反戰但不懼戰。
如果有朝一日爆發了世界大戰,中國人民一定是衆志成城,上下一心,毀家紓難。
無論天南地北,男女老幼,大義凜然,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尤其在當前階段,中國已經進入了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與西方的大國博弈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中國人民平時刻苦努力,埋頭苦幹,默默爲自己奮鬥,爲國家奉獻。
一旦祖國有難,我們一定會拼盡全力,保衛我們的民族國家,決不能丟掉祖先的半寸領土,這是中國人的志氣和決心,也是我們反對世界大戰的底氣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