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發現,臺灣問題上,美軍一旦對解放軍動手,就會面臨兩線作戰
臺海問題自1949年兩岸分隔以來,一直是足以牽動全球局勢變化的熱點議題,也是亞太地區最有可能引起地區衝突的潛在風險之一。
也正因爲如此,全球都在高度關注臺海局勢。
美國也將聯合臺灣當局,利用其制衡中國當成了新時代遏止中國崛起的重要角力點。
並且,美國還在臺海問題上獲得了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的支持,並試圖讓其他盟友也捲入臺海問題之中。
這也是爲什麼近年來臺灣當局與美國關係快速升溫,美國對臺灣當局提供的武器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臺海地區又爲何會出現包括加拿大,英國,德國等外國軍艦非法闖入的原因所在。
在許多海外智庫模擬的臺海戰事中,中國大陸一直被視爲可能遭到多個方向的攻擊。
解放軍的對手不僅包括了臺海方向的美軍和日本自衛隊,還有可能遭到南海方向的菲律賓,甚至西南邊界的印度挑戰,不得不疲於應對。
但在2021年以後,美國的一些媒體和智庫機構認爲,多線作戰可能也會出現在美國身上。
一旦美國在臺海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極有可能還要面對俄羅斯介入,陷入兩線作戰的風險之中。
1,臺海出事,俄羅斯介入?
率先炒作這種觀點的人是時任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大衛·伯格。
他在2021年底參加華盛頓智庫機構舉行的“爐邊談話”時,認爲中國極有可能和俄羅斯共同介入臺海問題,向美國施加壓力。
爲此,他主張美國應該在距離中國大陸1600公里外的第二島鏈多部署兵力,並加強與澳大利亞的軍事合作。
他甚至認爲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可以從第一島鏈“退出”,以便抵消中俄的兩向夾擊。
至於爲什麼是1600公里以外,他給出的理由是解放軍的東風-21D彈道導彈射程正好是1500多公里,退到1600公里外正好夠安全。
等到2024年5月,美國情報總監埃夫麗爾·海恩斯女士又在接受《國防內幕》網站的採訪時老調重彈。
她表示,美國看到中國和俄羅斯在針對臺海問題時進行了共同演習,以及中俄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許多共同之處,中國給予了俄羅斯許多援助,並拒絕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而這意味着俄羅斯可能也會在臺海發生衝突時對中國施以援手。
共和黨參議員邁克·朗茲不久後詢問海恩斯:“如果我們與其中一方發生衝突,我們很可能還會有第二戰線嗎?”
海恩斯給出了肯定的答覆,認爲美國可能會同時面對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對手,應對兩條戰線。
就連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空軍中將傑弗裡·克魯斯也支持了海恩斯的觀點,認爲要在臺海問題上應對中俄兩條戰線。
那麼,美國在臺海地區陷入兩線作戰的“威脅”,俄羅斯會介入臺海局勢的觀點有可取之處嗎?
2,觀點是否正確?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無論是大衛·伯格還是海恩斯提出的理由都非常荒唐,經不起推敲。
大衛·伯格說因爲東風-21射程1500公里,所以美國就必須退到1600公里外防止被中俄兩線攻擊。
但實際上,即便美軍退到1600公里外,在必要時,中國也有很多手段可以威脅美國的遠洋艦船和軍事基地。
比如,解放軍可以使用射程達到2500公里的東風-17和射程可達3200公里的東風-25打擊美軍的航母。
因此,大衛·伯格的這套說辭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
他說這番話顯然是希望美國高層能增加對海軍陸戰隊的資源投入,並加強美澳軍事合作。
至於海恩斯的觀點,漏洞也不小。
海恩斯憑藉中俄進行聯合軍演就認爲中俄在臺海問題上達成了軍事合作,這顯然過於武斷了。
海恩斯說這話是在2024年5月,此時中俄進行的軍演應該是指“聯合利劍-2024A”。
這次聯合演練雖然普遍被外界認爲有震懾臺灣當局的意思,畢竟中俄兩國的船隻出現在了臺灣外海,且呈現出繞臺一圈的形狀。
但俄軍派來的只不過是1艘“無畏”級反潛驅逐艦和1艘“瓦良格”號巡洋艦,這兩艘船看起來威風稟稟,但實際上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它們的實戰能力根本就不足以對美國和日本海自造成太大的威脅。
畢竟,“無畏”級是蘇聯80年代設計的反潛驅逐艦。
“瓦良格”號則是此前在黑海沉沒的“莫斯科”號巡洋艦的同級艦,都屬於“光榮”級。
這兩種艦艇是俄羅斯海軍能拿出的爲數不多的遠洋艦船,但都缺乏防空能力,很難適應信息化海戰。
如果俄羅斯要在臺海發生戰事時策應,即便俄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遠東空軍傾巢而出,能發揮的實力其實也非常有限。
俄羅斯派船參加軍演,很大程度上只是爲了深化中俄軍事交流,政治上支持中國的臺海主權,並不意味着軍事上一定要參戰。
而且,中國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交流也被海恩斯曲解了意思。
其實中國在俄烏大戰的問題上一直保持的是中立態度,沒有完全站在俄羅斯一邊,中國也一貫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其次,2022年以來的俄烏軍事衝突已經證明了俄羅斯只能在一個方向進行戰事,俄羅斯沒有能力再到臺海,或者遠東地區挑戰美,日。
現代戰爭與古代和近代戰爭不一樣,它對資源的消耗程度極大,且隨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堡會越來越高,即便是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也不可能像蘇聯和沙俄那樣有餘力四處開戰。
眼下,在俄烏戰場上,俄羅斯已經投入了全國能動用的絕大部分陸軍和大部隊空軍資源。
俄羅斯以往和平時期的軍費不過600多億美元,如今的軍費是每年超過1250億美元,而且,還需要考慮到俄羅斯通貨膨脹,盧布地位不穩,經濟受到衝擊的影響。
俄羅斯還爲此消耗了原先儲備的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彈藥,以及黃金儲備,外匯和本就稀缺的青壯年男性人口。
但即便如此,俄烏之間的戰事什麼時候結束還是一個看不到眉目的問題。
不論是烏克蘭,還是俄羅斯都不能接受對方提出的條件,俄羅斯已經到了需要向朝鮮,伊朗尋求彈藥和人員支持的地步,顯然,俄羅斯的戰爭潛力已經被大大消耗了。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怎麼可能還有精力和中國相互策應,在臺海問題上對美國雙線進攻?俄羅斯巴不得儘快打完烏東戰事,休養生息呢。
從這些情況來看,美國之所以提出俄,中兩線夾攻,極有可能是美國在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同時,也故意放大了俄羅斯威脅論。
這也的確符合美國近年來加強了對烏軍援,試圖儘快擊垮俄羅斯的戰略方針。
事實上,臺海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世界經濟體系的分工以及人文環境都導致了全世界都不可能不關心這裡的安全。
美國,日本都不可能在這裡毫無動作。中國在臺海問題上能夠獲得的外部援助並沒有那麼多,中國大陸更多的還是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去和美,日博弈。
而在這場博弈中,俄羅斯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在外交場合進行輿論支援以及在物資供應上爲中國的能源,糧食和礦產資源提供一個穩固的後方來源。
畢竟,中國人口衆多,但自然資源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中國對糧食,能源和礦產有着極大的需求。
在和平時期,中國極度依賴海上貿易,通過商船將來自中東的能源,美洲的糧食,澳洲和非洲的礦產源源不斷的輸入到國內。
但一旦臺海發生戰事,控制了全球主要海上交通要道的美國及其盟友完全有可能阻斷中國的海上生命線。
這個時候,俄羅斯的重要作用就可以得到有效發揮了。
在糧食方面,因爲俄羅斯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和化肥出口國之一,小麥,葵花籽,豬肉等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國一旦從海上進口糧食的渠道受到威脅,那麼從陸路獲得俄羅斯的農產品和化肥。
在礦產資源和能源方面,俄羅斯豐富的礦產可以通過鐵路進入中國。
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也可以通過西伯利亞力量1和力量2兩條管道輸入中國。
這對於一向缺油缺氣的中國來說非常重要。
而在外交場合,俄羅斯如今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雖然已經比2022年之前有所下降,但餘威猶在,可以替中國說話。
綜上所述,一旦臺海發生戰事,俄羅斯不大可能和中國組成聯軍,從而與美,日硬碰硬。
俄羅斯更多的是在外交輿論和物資供應上和中國加強合作,美國炒作“美國陷入中俄雙線作戰困境”實際上是在宣揚威脅論那一套,並不符合客觀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