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變法反映的戰略

(圖/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不是在進行變法?會不會推行到底?

最近中國大陸由上而下人人在說「共同富裕」,但是把「共富」如果僅僅當作是一場運動,或者是大概稱之爲一種面對國際競爭環境所採取的戰時經濟手段,恐怕都沒有觀察到底部。

首先,習近平的執政風格,表現的方式與前任領導人頗不相同。凡是他要辦的大事,一個個預先會公開發表論述,到了特定時機,就會頒佈法律與政策全面執行。他的大動作,包括打貪反腐、建軍、脫貧和香港國安,都不是一陣風,鋒面過去就算數。其「破」本身,勢頭中長期;其「立」如何,尚待觀察,要看他如何「立」,且有多少時間抓在手上。

爲什麼說共同富裕是習近平2021變法呢?因爲從成因看,已經不能不變,而且不能只是小變。40年前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是針對毛澤東遺緒的變法,那個變,移山倒海,規模浩大,但是涉及的幾個政策涵義動詞包括:「摸」着石頭「過」河、實踐「檢驗」真理,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等,每一個表達的是模糊、探索和試驗,並沒有十足確定的價值體現框架和方略。因此其後果,雖然乘全球化同步之順風而大成,但流弊甚多。

流弊反映在中國社會層面的是貧富差距過大。據統計,大陸的吉尼指數一概超過臺灣、日、韓、美、俄、英、德、星。而最富裕的1%,財富所佔社會比例高達30%,也超過資本主義而如今問題經常引爆的美國。中國本身已普遍自我質疑社會公平成分不足,必須關切許多資本運作以及新媒體和娛樂業背後的權貴操控與非正義比重。大陸一些經濟學者議論「共富之變」,強調要重視維護市場經濟的完整性。可矛盾的是大陸所謂的市場背後,其實權貴尋租氾濫,市場機能經常失靈,完整性本來不盡然可以假定存在,放任未必就是市場!

中國社會的兩極分化,一如美國和香港,地雷躁動,可以想見。而大陸都市化擴張過猛、勞工剝削且人口政策調整滯後,交互導致年齡中位數近年超過美國,2035年會超出7歲,2050年則達12歲,而中位將高達56歲,所以消費力、製造業和生產力下滑的前景嚴峻。這個社會必須要變革。胡錦濤卸任前已滿腹憂慮,習近平不做革新是不可能的。

早在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共已經做了明確表述,認定中國社會存在不平衡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4年演進並無意外。最近在8月17日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宣佈要高質量發展並追求共富,並且提出基礎性制度安排,型塑橄欖形中層結構。

如果中國這一波正在進行中的新時代政策,其規模的確可以稱之爲某種形式的變法,那麼全世界應該藉此回顧歷史上成功實現目標的「商鞅變法」。或許這麼估計,今天即使是十分之一的「商鞅變法」,所能夠造成的衝擊,對這個地球村都會是震撼性的。鄧氏變法,雖然算是半個,基本成功。而今習氏變法,凡是改革開放所造就的既得利益者,從黃浦江到赫德遜河,都不能再眷戀過去,只能拚命向前。

我很關切這次「變法」會不會採納孫中山民生主義的基本綱領。倡議「孫」而減持「馬列」,其實在戰略上多方面對習變法有利。

(作者爲美國法學博士、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