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頂尖學霸,距高考百天突然跳樓,遺書中寫道:一生看透兩件事
18歲連出兩本書,他是大家尊稱的“天才史學少年”,同樣也是父母眼中的“驕傲”。
可就是這樣一位頂尖學霸,卻活生生的把自己的後半生給“讀沒”了。
林嘉文作爲一名高三學子,在高考還剩百天的時候,大家都在拼命的努力,可他卻這時縱身一躍,成爲了高考前最大的“新聞”。
千字遺書中的內容更是讓人大跌眼鏡,都說望子成龍,可對於他的父母來說,這就是最大的笑話。
明明前途一片光明,他卻偏偏選擇走上了這樣一條絕路!
“讀書使人明智”這句話,在這一刻也讓大家產生了疑問。
直到看見他遺書中看透的兩件事,才知道他活的有多“通透”!
天賦異稟的少年
1998年生於西安的林嘉文,擁有着一個充滿知識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從小就爲他提供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和其他小孩子不同,在林嘉文那個年紀,大家還都在看着圖畫本、楊紅櫻,而林嘉文早就開始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年齡尚小的他就變成了一個小書蟲,他喜歡翻閱家中的歷史書籍,對歷史人物和事件有着獨到的見解。
他的閱讀速度極快,而且能夠迅速理解並吸收書中的知識。
在小學時期,林嘉文就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歷史天賦。
他常常在課堂上提出讓老師都感到驚訝的問題,對歷史事件的分析也獨具匠心。
說到這可能有不少朋友都會認爲林嘉文看歷史書是被家人薰陶的吧?但事實恰好和大家想的相反。
林嘉文父母對於他喜歡歷史這件事還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直到他的父母慢慢發現了他的天賦,纔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對歷史的興趣,他們爲林嘉文購買了更多的歷史書籍,還鼓勵他參加各種歷史競賽和活動。
在初中時期,林嘉文就已經開始嘗試寫作,他將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融入到文字中,形成了一篇篇有深度的歷史文章。
他的文章不僅觀點新穎,而且文字流暢,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譽,這時,林嘉文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成爲一名歷史學家。
天才史學少年
進了高中,林嘉文那歷史天賦可真是大放異彩,他開始動手寫自己的第一本書,叫《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帝國的迅速崛起》。
這本書它是從道家思想那角度,把咱們古代的政治制度給剖析得透透的。
林嘉文寫書的時候,那可是翻閱了海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足見他史學功底有多紮實,眼光有多獨到。
《當道家統治中國》一出版,那可是轟動了學術界,好多專家學者都誇林嘉文有才,說他的書學術價值高得很。
林嘉文的名字開始在全國史學界傳開,更是直接被大家譽爲了“史學天才”。
這出一本書就已經夠厲害了,可萬萬沒想到,林嘉文緊接着竟然又出版了第二部著作《憂樂爲天下:范仲淹與慶曆新政》。
這本書它還聊了聊儒家思想是怎麼影響咱們古代那些當官的,還有范仲淹在慶曆新政裡乾的那些漂亮事兒。
果不其然,這書一出,又是好評如潮,林嘉文在史學界的位置,那可是越來越穩了。
兩部著作共計超過30萬字,對於一個高中生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成就,林嘉文的名字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媒體上,他成了全國矚目的焦點。
天才史學少年、18歲連出兩本書,這樣的成就按在誰身上都會驕傲不已吧?
可對於林嘉文來說,這些隨之而來的名利並沒有讓他感到快樂,反而成了沉重的負擔。
名利背後的壓力
隨着名氣的增大,林嘉文感到自己彷彿被架在了一個高高的臺子上,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社會的關注,每一次公開露面都讓他感到焦慮和壓力重重。
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繼續前進,是否能夠超越自己的過去成就。
媒體的追捧、專家的讚譽、社會的期待,這些本應是榮耀的事情,卻像一把雙刃劍,慢慢侵蝕着林嘉文的內心。
他感到自己無法自由地呼吸,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他開始逃避媒體和公衆的視線,儘量減少公開露面的次數。
即使如此,林嘉文仍然無法擺脫內心的壓力。他感到自己彷彿被一個無形的網緊緊束縛着,無法掙脫。
他開始出現失眠、食慾不振等身體症狀,精神狀態也變得越來越差。
抑鬱
除了壓力之外,孤獨也是林嘉文內心無法擺脫的陰影,他的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他從小就喜歡一個人沉浸在書海中,與同齡人之間有着明顯的距離。
雖然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找到真正的朋友。
同學們羨慕他的才華,卻也很難理解他的內心世界,他們無法與林嘉文分享彼此的快樂和煩惱,也無法給予他真正的支持和幫助。
林嘉文感到自己彷彿被隔離在了一個孤島上,無法與外界溝通。
隨着名氣的增大,林嘉文的孤獨感也越來越強烈,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屬於這個世界,是否真的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
他感到自己彷彿是一個漂泊無依的靈魂,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了方向。
在這種孤獨和壓力下,林嘉文逐漸陷入了抑鬱的深淵,他開始對生活失去信心,對未來感到迷茫。
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承受內心的痛苦和折磨,開始尋找解脫的方法。
最後的抉擇與遺書
2016年2月23日,距離高考僅剩百天,這一天,林嘉文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
他留下一封長達三千字的遺書,向親友告別,然後靜靜地走到窗前,一躍而下。
在遺書中,林嘉文寫下了自己“一生看透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名利都是虛幻的,沒啥追求的價值,他覺得自己已經看清了人生的真相,那些外界的讚譽和期待對他來說毫無意義。
他厭倦了被媒體和公衆追捧的生活,渴望迴歸平凡和寧靜。
第二件事是理想最後都會破滅。林嘉文覺得自己已經預見到了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子。他覺得自己無法超越自己的過去成就,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歷史夢想。
他感到生活很沒意思,除了外界的所有人以外,也包括自己。他覺得自己已經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和意義。
在遺書中,林嘉文還表達了對父母的歉意與不捨,他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和無私的付出,叮囑父親要多關愛母親,希望母親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他向老師表達了敬意和感激之情,感謝老師們的教導和賞識,他還向以前的朋友們道了歉,希望他們沒有因爲自己而受到太多的困擾和傷害。
信的末尾,林嘉文寫道:“不好意思啊,我要走了,可我沒有別的辦法呀。我明白,我走了會讓你們難受,不過這只是一時的。你們最後會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就不會老爲我傷心了。我已經累了,我想回家了,回那個永遠沒有煩惱的地方。”
林嘉文的離世,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整個社會的損失,他的事情也讓我們重新審視“天才教育”和名利觀念。
身心健康爲基,名利浮雲莫追
林嘉文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他的故事讓人感慨萬千。那麼小的年紀,就對歷史有着那麼深的研究,出了書,成了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年”。
但可惜的是,這麼耀眼的光芒,卻在短短的時間裡熄滅了,讓人不得不反思,咱們在追求啥,到底啥對孩子纔是最重要的。
孩子成長的路上,咱們總是盯着成績、名次,盼着他們能出人頭地,名利雙收。
可林嘉文的事兒給咱們提了個醒,身心健康,那纔是根基啊!沒有個好身體,沒有顆快樂的心,再多的名和利,那也是浮雲。
你想想,孩子小時候,咱們最希望的不就是他們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嗎?啥時候開始,咱們的目光變得那麼功利了呢?
孩子的學習重要,但他們的笑容,他們的心理健康,那也一樣重要啊!
咱們得讓孩子知道,人生不是一場競賽,非得爭個第一第二,人生更像是一場旅行,沿途的風景,那纔是最重要的。名
利,不過是路上的小石子,踢一踢,樂一樂,別太當真。
所以,咱們得放慢腳步,多陪陪孩子,聽聽他們的心聲,關心他們的感受。別讓他們的小肩膀,承受太多本不該屬於他們的重量。
讓孩子在愛和關懷中,自由自在地成長,身心健康,那纔是他們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林嘉文的故事,是個教訓,也是個提醒。咱們得記住,孩子身心健康,那纔是最重要的,名和利,都是浮雲,別太看重。
最後也讓我們以林嘉文爲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
願林嘉文在另一個世界能夠找到真正的安寧和快樂。
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實現自我價值,綻放出最絢爛的人生之花。
文/編輯:招財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