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信 實現浪漫太空夢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吳宗信小檔案 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是位爲太空理想付出一生、敢於做夢的人,尤其是在臺灣這片如沙漠的太空領域,小時候從沒接觸過火藥,到最後要主導臺灣火箭發射計劃,這個中年男人的浪漫太空夢,還被拍成五月天的MV「頑固」。
吳宗信出生於臺南,從小就有太空夢,獲得臺大機械碩士後,前往密西根攻讀航太空工程博士,畢生都與太空有不解之緣。他也是讓原科技部長吳政忠等待的男人,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一職虛位等待吳宗信半年,最後也在吳宗信努力下,將國家太空中心升格爲行政法人,主導更多跨部會合作和產業交流。
更特別的是,吳宗信獲邀登上TED X Taipei演講,用流利的臺語,說明深奧的火箭科學,引起滿堂喝采。
講到自己走上太空之路,吳宗信播放了一段影片,一隻猴子放平坦的吊橋不走,偏偏歪歪扭扭地走在吊橋扶手的鋼索上。吳宗信認爲:「註定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臺灣社會更需要這種人。」
1990年代,吳宗信返臺參加哈比特計劃,整合理論和實務,一路「竹竿裝菜刀」,篳路藍縷,爲臺灣培育太空人才。
儘管過去太空領域並不是國家首要政策,但吳宗信認爲,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已經30年了,有一定的技術和能力,在全球名列前15到20名並不是問題。
回首30多年的太空之路,吳宗信表示:「從沒想過自己會走到這裡。」他並不只侷限本科機械,還去學習系統工程,進而瞭解產業需求,甚至自己跳下去當老闆,太空科技的方方面面知識全都在火箭阿伯吳宗信的腦子裡。
2019年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時,簽下的第一份公文就是第三期太空計劃,總經費251億元,爲期10年,接着併成立太空產業聯盟,結合業者的力量,希望將太空科技產業化。
吳宗信表示,10年251億元的經費,和其他國家相較,並不是很多,過去太空都是戰略科技,現在則注重低軌道通訊衛星發展,帶起一股低成本的太空產業炫風。
臺灣的強項,就是系統代工,特別是OEM,賺的都是辛苦的錢,火箭和衛星上太空,零件起碼兩到三萬個,無論是電子、電機、通訊、材料、土木、資工、數學等等,幾乎各領域的人才都很重要。
吳宗信認爲,過去在做OEM,大家用量產來拚性價比,雖然太空產業很複雜,但是非常適合臺灣發展成新的產業鏈。
臺灣成立太空產業聯盟後,就是希望將產官學研各界力量整合起來,發展出新的太空產業鏈。吳宗信指出,4年前剛成立太空產業聯盟時,才10幾家業者參與,現在已經超過80家。工研院、工業局協助企業做地面產業聯盟,粗估已經達到200家的規模,連Space X的星鏈計劃都找臺灣做OEM。
在將近40年的太空研究生涯中,吳宗信認爲:「失敗是必要的養分。」不管創業被打趴在地上、研發過程沒有突破,理想總是很甜美,實踐過程很痛苦。只要知道失敗就知道成功,如果只是不小心成功,那反而很麻煩。